散文詩是一種獨立的、跨文體的寫作。
<關于散文詩的定義>
一、能夠算散文詩的,必須有兩個特點:
其一,散文詩是詩和文的滲透、交叉產生的新文體。
二、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區別。
比如結構、語體、節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詩與抒情詩的區別。
抒情詩由于要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大體整齊和音樂韻律,因此,即便是自由體的抒情詩,在表現心靈或情緒時也不能不受到較多限制。
正是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寫出心靈的真實狀態,于是才有散文詩這一文體的誕生。
散文詩與詩歌的不同之處在于散文詩經常運用描述和議論的表現手段。
與詩相比,散文詩沒有詩的韻腳、節奏、音節、行數、排列,即沒有詩歌的外形式的羈絆。
散文詩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散文的形式,散文與詩交錯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與單句(詩句)的交錯。
這是抒情詩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詩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體,但散文詩獨特的藝術特征是它的“動蕩、波動、驚跳”。
承認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文體,這與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難區分了。
抒情散文總是離不開紀實,更不用說那些以記敘真人真事為主的敘事散文了。
而散文詩幾乎沒有原原本本地記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的。
即使我們稱為紀實的散文詩,究其實也是抒寫的內心對現實生活的印象,不過這印象很少“變形”——很少對現實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罷了
在結構上,有人說,詩是以“線”抒寫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詩是以“點”折射生活。
散文大都有時空長度,都有線索;散文詩無需線索,篇幅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燒的那一點輻射開來,而內在情緒則形成環環相扣的情感沖擊波,沖動讀者的心弦,進入詩的境界。
在語體上,散文詩的語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語言,散文的語言是敘事性的現實的語言。
散文詩的語言具有散文語言無法比擬的彈性美、豐富性和不確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較大。
散文為文,語言要求簡潔灑脫,更多一些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系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較緊密。
散文詩為詩,語言要求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系,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