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守望峽谷》一文的主題?
作者通過怒江峽谷僳僳族年輕美麗的母女,“她很少說話,只是有時微微一笑。
但是你能感到她對一切都是理解的,完全懂得,因為從她美麗的眼睛里,流露出坦然的端莊和自然。
她那最大的小女孩只有五歲,躲在她身后,她好奇而害怕,她輕聲地對她耳語,鼓勵她”,通過“聰明可愛的胡蜜花正用她天然純潔的眼睛——守望峽谷。
她注定將守望一生,面對這空茫寂靜的一座大屏障”,對生命和個體人生境遇進行了追問,對有關人類生存命題的哲學思考。
作者以自己的思考為描述重心,寫出了極端險惡的態勢和美麗資質之間的巨大反差,由“我”出情,探究人的命運以及對人要改變命運的艱難與無奈。
2.如何理解周濤是“站在詩的肩膀上”散文家?
周濤曾經說過:“散文的散的意思就是自由,散文的意思就是自由文,自由是散文的生命”,散文成了作家思想最自由的表達方式,這種 “以詩為文”的創作表現形式深層次的將散文詩化,這不僅是因為周濤散文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詩性的,更重要的是,周濤散文體現了詩的精神:自由、抒情和想象。
作者常用這種散點鋪排式的全景結構來寫散文,“一任奇思如縷,浩嘆奔涌”,其創作思維是非邏輯的、發散性思維方式的,在文體的表現形式上,呈平鋪狀,成立體狀。
詩人章德益將周濤的散文看成是“另一形態上的更廣義的詩,是更具魄力與風度的詩”。
周濤的散文有著詩一般細膩而熾熱的感情和瑰麗寬遠的想象,在當代,周濤是少見的將詩的想象邏輯和詩的情感結構運用于散文創作,即“以詩為文”的作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周濤散文守望峽谷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