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古代的一種文體的相關知識,
“記”,古時公文的一種,如奏記。又是記載事物的書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記》。
“記”從實用文章的體裁演變為文學作品的體裁,始于唐,成于宋,與“古文運動”密切相關。散句結體的形式一直沒有變,但是文章的內容不同了。
讓“錄言載事”的“記”成為古代散文第一體裁并名重一時的,是唐宋八大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用“記”命名的散文,以“我”的眼界觀物、察景、看事、論人,讓“我”筆下的事、景、物皆“著我之色彩”,“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建筑、景物與事件,從遠古“記”體文章的主體變成了承擔記游記事者之目光、情感或思考的載體。正是“古文運動”,
讓“記”從“錄言載事”的實用文進化到為抒我心跡、遣我情懷而“記游記事”的文藝文,演變為有一定的描述對象、有一定的表達方式、有一定的文體格局與風范的散文。這樣的散文,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
擴展資料:
古文體有以下幾類:
1、表
(議論文)奏議的一種。奏議。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
2、說
(議論文)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
3、記
(記敘文)雜記。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
4、銘
(稱頌功德,記敘文)用于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與格言頗相似。
5、序
(記敘文)贈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
6、辯
“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
7、傳
(記敘文)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跡。多采取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貫用于史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古文體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記 (古代的一種體裁)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文苑與散文的區別是什么,記,古代的一種文體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