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散文和詩歌都有著極其美麗的語言和豐富的內涵,但是散文是形散意不散,散文的語言相對來說可以更加自由一些,但是詩歌的話雖然現代詩歌的要求自由 了很多,但是詩歌的邏輯性依然要求很高,他的語言不能太散,另外詩歌還是有格式的要求
詩歌和散文有什么區別?
我認為詩歌區別于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在其文體的音韻特點上。語言學家王力說;有韻為詩,無韻為文。美學家朱光潛說:詩是有音律的純文學。這兩個詩論大家不約而同,一語中的,十分簡潔明了copy地說出了詩歌本質的特點。實際上就是這么回事,詩歌是用韻律語言表現生活和思想的藝術。詩歌與散文在內容上可知以一樣,不同的只有一點,詩講究韻律,是由其詩歌內部韻節奏與音節奏的矛盾運動而形成的一種講究語音效果的音樂化的語言藝術。詩歌與散文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詩歌的文字簡練、意道境內涵深遠;散文的文字優雅舒展,有可以盡情發揮的空間;
詩歌偏重直覺和靈感,根據不同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宗教試等,可含蓄可直接。散文講究形式自由,所謂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和散文詩的區別
有許多人經常把抒情散文,特別是那些充滿詩意的抒情散文,劃歸到散文詩里,這是不夠確切的。應當看到,充滿詩意的抒情散文終究是散文,而運用散文形式寫出來的詩則是散文詩。前者的中心詞是“散文”,而后者的中心詞是“詩”。因此,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體。兩者雖然有著緊密的聯系有著許多相同的地方,但區別是很明顯的。
抒情散文盡管有著強烈的抒情性和濃重的主觀色彩,但一般都要以人、事、景、物為依托,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因事寫意,或把感情融于敘述、描寫和議論之中,或在敘事寫景中直抒胸臆,不過沒有任何依托的直抒胸臆的散文是很少的。抒情散文中也同樣十分注意營造詩一樣的意境和詩一樣的意趣情調、韻味,但與散文詩比起來,區別仍然是很明顯的。抒情散文不論寫景抒情、狀物敘事寫意,多是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系、感之所生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而散文詩一般都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給讀者留下較多的想象空間,并由此而產生種種詩美。即便是敘事抒情性的散文詩也不強調“事”的來龍去脈。如波特萊爾的散文詩《老婦人的絕望》(又譯作《老嫗的失望》),完全是敘事的,寫一位“瘦小干癟的老婦人”,在看到一個大家喜愛的漂亮幼兒時,很想去親近一下他,向他笑一笑,給他做出好看的臉色。然而,竟把這個毫不懂事的幼兒嚇得嚎叫起來,驚動四座。他不得不又重新回到那永恒的孤獨之中,躲在一個角落里哭泣著。那么是什么把這位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與天真可愛的幼兒無情地隔開著呢?詩里沒有明說,留著這個空間讓讀者想象。幼兒是誰家的幼兒,有沒有人帶管著?老婦人除了“瘦小干癟”、“善良”、“虛弱”之外,也沒有說清她是什么地方的、干什么的,她的過去、現在……所有這些的來龍去脈都沒有說。因此,盡管這首詩是敘事的,中間還有表達情感的地方,卻不是散文,而是散文詩。
抒情散文與散文詩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抒情散文不管怎樣抒情,也總要離不開紀實、有感而發。因此,許多經典的散文家都十分強調散文(包括文學性很強的散文)要寫真人真事,要感情真實。孫犁同志說:“所謂感情真實,就是如實地寫出作者當時的身份、處境、思想、心情,以及與外界事物的關系。”(《關于散文創作的答問》,載孫犁《遠道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頁)他要求散文寫真象、有真情,反映真實的情況,抒發真實的感情。但散文詩并不要求原原本本地記錄真人真事,更不要求寫出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要抒寫出內心對現實生活所產生的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印象。像上面所引《老婦人的絕望》一詩,是波特萊爾在那“騷動喧嘈的城、惡夢堆積的城、幽魂在光天化日下拉行人”的巴黎,發現這一“罪惡的世界”,它“把窮人摧殘得多么悲慘,連跟天真的幼兒親近一下都不可能了”。這是多么令人驚悸,“一直沁入人心的痛苦”!這些都是由幼兒的“尖叫”而引起的心靈與情緒的震撼,詩人以極其簡煉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正是詩人思想敏銳與深刻之處。感情是真實的,但不完全是真人真事。詩人已把人和事抽象化了。
散文和散文詩有什么區別???
詩是詩,散文是散文。兩個是不一樣的。只是現代都許多散文詩。是在散文的基礎上演化爾來的。
散文詩,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體。是詩的散文,散文中的詩,說到底,還是精短的、有著內部韻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詩是一種獨立的文學體式,是詩歌大類中的一個成員。
1.詩:韻文;講求句式關系的基本規定性;一般說來,長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無韻文;不講究句式關系(所謂單行散句是)。一般說來,長度上比詩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詩:或韻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長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區別我認為就是這樣的。另外,還有題材上的區別、寫作方法上的區別、風格上的區別等等。體會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詩是散文還是詩?有人說,是詩;有人說過是散文。當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結構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寫作和表達方式。雖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點,但他的精髓依舊需要用詩歌的語言和思維來完成情感的表達,如同青蛙,陸地可以開闊它的視野,但它終生還是離不開水,詩歌就如同散文詩的水。
散文詩比散文“內容更精辟,詩情更濃烈,篇幅更短小,語言更優美,意境更深遠”;它比詩歌“表現更自由,思維更活潑,聯想更豐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諧”。
因此散文詩姿態橫生,不受格律和韻腳的束縛,它是自由靈活的散文形式與精湛優美的詩意內容的有機結合體,兼二者之長,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樣的無拘無束,更長于內容上詩一樣的抒情言志。可以說它是凝練的散文,自由的詩歌。蘇聯散文詩作家普列什文說:“我是帶著自己的詩走進散文!”可以說概括了散文詩的特點!
如果說大海是詩,海灘是散文,那么,貝殼應該是散文詩;如果說太陽是詩,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應該是散文詩。在散文和詩歌的兩個空間,散文詩的連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條連接兩大文學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來,散文詩受到更多數人的喜愛,是因為這條路再拓寬同時,散文和詩歌的探索中,也正尋求著散文詩獨有的自由和抒情。
從文學的發展趨勢與規律上看,文體的區分將越來越細,各種風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帶,給了散文詩 發展的空間。散文詩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國的散文詩雖然發展不過幾十年,但中國傳統文學中“賦”的寫作藝術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和繼承,因此中國散文詩還是有著自己的創作特點和民族精神的。散文詩是一種新的獨立存在的一種適合漢文化發展和實踐的優美的文學體裁。
從詩的發展看,從嚴格的格律體的產生到走向自由詩的過程,都伴隨著散文詩的痕跡。而散文詩是自由詩的進一步解放,沒有自由詩,是不可能發展散文詩的。
從散文的發展趨勢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經形成了各種獨立的新的文體,議論性散文,演化為雜文;敘事性散文,派生出報告文學,抒情中的散文于詩歌中停滯于傳統風格的流派相結合,產生散文詩是一種必然! (文章閱讀網http://**shishicai/)
所以說,散文詩的產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它必將擺脫依附于詩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這是一片新生的綠色的土壤,這里有人文精神的種子,也有大自然的迤儷風光和清新的空氣。
了解散文詩要比了解詩歌容易和顯與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藝術光澤和吸引人們的情趣。對于寫散文詩的人來說,了解散文詩與散文和詩歌的血緣關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覺地注意到從這兩方面來吸取營養。想寫好散文詩,注意散文的行文特點以及熟練地掌握詩歌的表現技巧,注意思維和語言的銜接,同樣沒有真實的情感,是很難寫出好多散文詩的。
散文詩是因為其內容重在一般為詩所集中表達的感悟過程而與詩拉上關系的。當然,有人說,這種現象是寫作者造成的“文體侵權”,比較新鮮 !
散文與詩歌的區別?
區別:
1.韻文不同
散文沒有韻文,不押韻,沒有一定的節奏;而詩歌有韻文,押韻且有一定的節奏。
2.句式關系不同
詩歌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而散文不追求句式的工整。
3.長短不同
詩歌一般說來,長度上受到限制;而散文一般來說,長度不受到限制。
擴展資料:
散文的特點: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情感體驗就是“不散備橘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2.意境深邃:注銷滾圓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參考資虧塌料1:百度百科_詩歌
參考資料2:百度百科_散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散文和律詩的區別與聯系,散文、詩有什么區別和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