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如果在和孩子一起讀書過程中,如果有收獲,也歡迎分享你的體會。
一、營造家庭良好的讀書氛圍。 居室布置要突出書香氛圍,并且要方便孩子讀書。
語言大師、文學家梁實秋先生說過:“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主人應該擁有一間書房。”臺灣經濟學家、現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教授的高希均先生在《構建一個干凈社會》一書中也提倡:“家庭中應以書柜代替酒柜、書桌代替牌桌,轉移上咖啡館與電影院的金錢與時間來買書、讀書。”確實如此,一個到處都能看到書的家庭才有可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孩子。
二、父母以身作則愛讀書、勤讀書。
許多愛讀書的學生表示,他們熱愛閱讀是因為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員熱愛閱讀的影響。所以希望我們的家長,即使你不去讀經典名著,也要有讀報刊雜志的習慣。
每天,在晚飯后的一段時間里,家庭成員能在柔和燈光的陪伴下,每人手捧一本書或一份報紙,為自己的家庭創設一個寧靜、溫馨、舒適的讀書環境。這要比你說上千百遍的“快去學習!快去讀書!”效果好得多。
有個朋友談到他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是:晚飯后,朋友就手捧一本書靜靜閱讀,孩子很好奇父親在讀什么書,所以,就乘父親不在時偷偷翻閱父親讀過書,慢慢地就養成了愛閱讀的習慣。
我兒子的閱讀,基本上也是跟著我和他父親走的。我們讀什么書,他就讀什么書。發現這個特點后,我們就有意挑一些適合他不同年齡段的書籍讀,效果果然很好。
三、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其選擇愛讀的書。
在書的選擇上要尊重孩子的興趣,順其自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對書的愛好也是如此,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也有人喜歡小橋流水的細膩。不要一味地逼著孩子讀他不喜歡的書,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只會增加孩子對書的厭惡。我們提倡的是快樂閱讀,千萬不要破壞掉孩子閱讀的感覺,我們要將閱讀的自由還給孩子。但家長可以在孩子選擇書的問題上提供科學的指導。
四、多帶孩子上書店、圖書館,為孩子們打開涉獵知識的大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節假日或業余時間,應多帶孩子到書店和圖書館去,熟悉求知的環境,搜尋日常生活疑問上的解答。配合學校老師的作業,讓孩子借助書籍或圖書館資料來完成作業,給孩子自小就養成“一有問題就向書籍或資料找答案”的習慣,日子長了,孩子懂得從書籍中獲得知識,由書本可以解決困難,自然就會樂于接近書本,以養成閱讀習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與孩子一起讀大師散文有感,親愛的家長,如果在和孩子一起讀書過程中,如果有收獲,也歡迎分享你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