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食有關寄托情思的作文大全
我的家鄉在客家,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說起家鄉的美食那可是讓人數不勝數啊,但一想起就讓我流口水的還是這道菜——釀豆腐。
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一道名菜呢!大家都經常做,那味道可是贊不絕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豬肉、香菇。如果是想讓釀豆腐更加美味,放點大蔥是最好的選擇。別看材料這么簡單,它的營養價值可高著呢!吃了釀豆腐能補身體較虛的人,還能養身和調理骨質疏松。但它的口感有些咸,但有鮮味。它的湯汁醇厚,鮮嫩潤滑,口味十分鮮美。
這道菜據說源于北方餃子,因為南方缺少小麥,所以客家人就用釀豆腐寄托對北方的餃子、中原文化的感情。不管是節日的時候,還是平常的時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愛。釀豆腐雖然香氣馥郁,但要注意不要吃與豆腐、豬肉相克的是食物。與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筍和豬肝。吃完豬肉后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聽完我對釀豆腐的一番介紹,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嘗著美味佳肴了?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的美食在等著你來品嘗!
黃花菜寄托母親情侶 抒情散文1000字
07年的時候,回到家鄉,問一位叔叔,鄉間何物為手信最佳。此位叔叔于世間人情事理走得最通,也了解最多,聽得此問,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黃花菜了。
黃花菜!咋一聽名字,楞了一下——這不就是我們俗稱的金針菜嘛。金針菜生長不挑地方,再普通不過了。
北方冬季苦寒、春季風沙、夏季少雨,鄉人對新鮮蔬菜有一種特別的喜愛,所以房前的一小片地利用率極高——分畦分隴種上西紅柿、黃瓜、茄子等硬菜,土棱上還要種一些水蘿卜,再有一點兒地方,也是種上南瓜、葫蘆。由此,一家人一全部夏天的菜就不用發愁了。問題來了,黃花菜種哪兒呢?黃花菜只種在院墻墻根處,而且一生只需種一次,種幾株就夠了。
春天來了,她最早發芽,到了夏天,便會結出黃色的小芽花。今天結出花骨朵,摘了之后,明天還會再發出新的來,并不需要格外的打理。
黃花菜結果甚多,喜吃現摘的人卻極少,加之北國冬天菜菜難尋,所以此菜大多都是先上籠蒸,再晾干儲存至冬日才吃。一夜北風,天寒地凍,第二天有親戚到訪,黃花菜炒雞蛋或者炒肉絲都是待客的佳物。
可惜,母上大人并不喜吃黃花菜,我要到二十多歲,生活可以自主后,才開始饕餮此物,并且尤喜新黃花。剛打苞的黃花菜,甚至花骨朵上還帶著露珠兒,摘潦攀來用開水燙一下,清炒即是上等美味。奈何離家甚遠,要吃上口新鮮的著實不易。
因我喜吃此物,每到夏天,母上大人的工作就是把園子里的黃花菜摘下來,,蒸制曬干,然后空運過來。如此隆重待遇,自是受寵若驚。
我只是用黃花煲湯,或者蒸個雞,吃不完那么多,如果不是因為母上的緣故,實在是浪費。而據父親大人描述,母上大人把自產的黃花菜全留給了我,連他都無緣——母上覺得我遠離家鄉,根本吃不到自己嗜好的食物,好不容易這個菜菜能曬干后保存。
如此,黃花菜成了我和母親之間的寄情之物。回到篇首我與叔叔的對話,原知此物大有深意。黃花菜,又名萱草。據《詩經》記錄,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栽種萱草,借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萱草為“忘憂草”。《莊子·逍遙游》中有“椿萱并茂”的說法,其中的萱就是萱草,指代母親,蓋因母親可以和萱草一樣讓人忘憂。
萱草雖是凡物,卻因忘憂的寓意和母親的象征,成為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常物。嵇康他老人家說過:“合歡蠲忿,萱草忘憂”;孟郊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東坡先生如此夸獎:“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唐代大詩人王維用紅豆來寄托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我用黃花來致禮母親:“黃花產北國,慈母親手作;雖是尋常物,郁時可解脫。”
描寫美食的作文中間穿插著親情,最后有街~600字,跪求學霸回答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對這句話非常贊成。我可以封自己為“小小美食家”,因為我對菜頗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上百種。北京的烤鴨、內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饃、山西的刀削面……在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讓我喜愛的,便是山城重慶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僅吃起來麻辣鮮香而且顏色五彩繽紛。嫩白的豆腐丁排著整齊的“隊”站在盤中,穿上了用鮮紅的辣醬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紅火紅的一片,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紅色火焰,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綠色的蔥花散落在盤中,就如同一片片綠葉,沾著辣醬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開的紅花,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時,從盤中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復雜的,其實非常簡單:把豆腐切成一個正正方方的小塊,讓它們一個個“跳”入熱氣騰騰的水中熱熱“身”,再把它們撈出來,一會在用。接著,把肉切成極小的塊,用植物油把肉塊抄酥。然后,向鍋里倒入適當的油,打開開關,向油中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時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適量的淀粉,翻抄幾下,再加入適當的鹽、黃豆醬、豆瓣醬,點上一點白酒,最后用小火慢慢燒兩分鐘,在快起鍋時加入少許的味精,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講究的。吃時,先夾上一塊豆腐,多沾一些盤中的辣醬,把它輕輕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這種味道一下充滿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時候,喜歡先把豆腐上的辣醬舔一舔,頓時,辣醬的麻和辣味一下“撲”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從嘴里一過,順滑爽口,這樣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別具一格的風味。如果你幸運的話,還能夠吃到一點點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風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怎么樣,聽到了我的介紹,對麻婆豆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它算不算是一道美味佳肴呢?唉喲,不跟你聊了,一盤麻婆豆腐出鍋了,我這個“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嘗品嘗了,再見!
以美食提現親情的作文
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生意人家,他們家里的人很喜歡吃魚,對調味也很講究,所以他們在燒魚的時候都要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次晚上這個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時候,她為了不使配料浪費,她把上次燒魚時用剩的配料都放在這款菜中炒和,當時她還以為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來后不好交待,她正在發呆之際,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這個老公不知是肚饑之故還是感覺這碗菜的特別,而他還沒等開飯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還沒等一分鐘,他迫不及待地問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剛在結結巴巴時,她意外地發現其老公連連稱贊其菜之味,她老公見她沒回答,又問了一句“怎么好吃是用什么做得”,就這樣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給他講了一遍。而這款菜是用燒魚的配料來炒和其它菜肴,才會其味無窮,所以取名為魚香炒,而得此名。 后來這款菜經過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進,現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譜,如魚香豬肝、魚香肉絲、魚香茄子和魚香三絲等。如今因此菜風味獨特,使各地的人們所歡迎而風靡全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用美食寄托親情的散文詩,與美食有關寄托情思的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