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受一位朋友的托付,我恐怕不會讀這本書。
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讀書很慢,所以對書的選擇才很慎重。
不然一路讀下來,卻發現這是一本很糟的書,不光于己毫無收益,還浪費了生命,那就實在得不償失了。
畢竟在這個浮躁的年頭,能有人耐心讀書已屬不易,如果再多出幾本以惑眾聽的書,那實在是可惡的多。
類似的讀書經歷便曾有過,那時接受另一位朋友的強烈推薦而讀了《山楂樹之戀》,書的內容我不評價,只是讀完那本書后我便很少再與那人談書了。
人做事也好,讀書也好,其實很講究一種道,道不同便難以為謀。
所以我對于一個極力推崇《山楂樹之戀》的人便很難產生一種書道上的共鳴,這是個人的喜好問題,不足參鑒。
相較而言,這本書卻給我的印象倒好很多。
也許原本就沒抱著太大希望,所以讀起來反而心態平和。
略微簡陋的包裝,不具吸引力的書名,夾雜著大量為擴充頁碼而添加的白頁以及看似心靈雞湯似的獨白,類似的情況在這種書中也算通病,因為不影響閱讀,所以能否接受這些問題完全看讀書人的心情。
書的內容很簡單,前半部講述的是一個與旅行完全無關的美國夢,主角的經歷放之中國如今的各大都市想必都能引起一片共鳴,書的后半部確切的說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行,而應該算是一場心靈的救贖。
值得欣慰的是,作者并不是為了講一個故事而講故事,這點到符合了我心中對旅行的定義。
沒有牽強附會的原委,也沒有婉轉曲折的結局,從主角上路的那天起,一切都是正常的發展又順其自然的結束,這種普通反而是一種動人的真誠。
其實,如果說這本書真的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價值,那就是作者毫不花俏的寫作方式以及對于主角自我救贖的敘述過程。
我們都是凡人,很少有人的一生會轟轟烈烈、萬人睹目,那些引我們為之痛苦沉醉的故事也與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無緣。
所以,如果說旅行真的有什么意義,那就是在與生死不斷交互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
忘了那些歐洲幾日游、美國幾日游什么的吧,其實一場真正的旅行不在于你去了哪里,而在于你的內心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