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所創作的散文不多但卻可說篇篇精品,這些篇章收錄于《朝花夕拾》和《野草》。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于童年、青少年時期的回顧,是對作者青少年時期生活斷片的回憶,包含少年時代的紹興印象、南京求學、留學日本、回國后在紹興任教等基本的成長經歷,尤以記述故鄉生活者為最多。
相比他的雜文這些文章多了明朗、純真、親切的情味。
《朝花夕拾》側重于世態人情的描畫,既側重于生機盎然的自然情境(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滿含生趣的少年行動(如《社戲》)的真切憶述,又側重于帶著寬厚的親情刻畫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愛農、“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
作者沒有生硬地用道德家的視角寫他們,而是以情感帶動團憶的筆。
擴展資料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斗爭。
“女師大學潮”發生后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筆對戰,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
爾后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
三十年代又與**內**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斗爭,其后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魯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魯迅的散文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