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
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
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擴展資料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
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
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
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者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作者自述
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
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象,卻限于體力,淺嘗輒止者多。
蘇轍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有奇氣。”
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
統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
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
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 丁香結 》。
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
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于此矣。
環境
宗璞始終都生活在中國高層的知識分子群中,與他們學業的專攻,崇高的操守,事業成就的歡欣,以及家國危亡的憂患深深地紐結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
后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
1960年以后,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
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
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
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參考資料:丁香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