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光散文讀后感]作家書簡 關于李炎光散文的通訊 李炎光同志:您好! 新年快步小跑來矣,轉眼千萬人家將是迎春鞭炮叫響的好日子,李炎光散文讀后感。
熱愛生活的人們,總少不了一個“忙”字,有的忙于殺年豬,有的忙于搬家、討堂客,有的忙于觀察股市行情風云,有的忙于在超市選購年貨、給兒孫添置新衣裳。
那么,閣下正在忙些什么? 我猜想,洗蘿卜,熏魚蝦之類的事情,您會委托夫人全權辦理,您這個嗜墨如金的人,也許還在讀文章、忙寫作,在您眼睛里,普希金、托爾斯泰、曹雪芹、冰心、周立波以及年齡不差多少的文藝家,都是些人間天上不可或缺的“精英”,仿佛沒有他們存在,這蕓蕓眾生之中,就會失去幾分鮮活的新春氣息。
因為您早就認定了文學本來就是營造春天的雨露,播種陽光的神圣事業。
所以,你既選擇了文學,日子就一直過得有滋有味;所以,一年到頭,日以繼夜編文學刊物,參加上上下下的采風或研討活動。
甚至晚上做的夢,也是許多“之乎也者”或“的吧呢呀”構建的美好境象吧? 文學美神,是寵愛您這種對文學虔誠的信徒的,對于那些只以文學為名利敲門磚的雅士文匠,她是視為異已,不會感興趣的。
想想看,您若是缺失這份虔誠,您的作品,能選進《中國當代散文大觀》、《中國當代散文精選》、《百家散文精選》等重要選本嗎?那種種頗有影響的獎項能落到您李炎光頭上來嗎?那么,讓我祝福您,新的一年更忙得快樂些吧,忙出更多的創作成果來。
詩人海涅是每年的夏季都會“脫繭”,要精心“孵化出一個漂亮的蝴蝶來”的,愿您牛年四季也放飛出許多出自純凈心靈的美麗“精靈”來,獲得更好的創作收成。
人活百歲,即三萬六千個晝夜,其實創作最寶貴的階段,是在您這個年富力強的階段——能餓能脹,能熬夜也能奮發攻堅,即使有了點小小感冒,打幾個噴嚏,喝它一碗開水也就安然無恙了。
所以,牛年就得以“牛”的精神,去開拓自己的事業,創建神圣事業的新輝煌。
魯迅先生提倡“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來做人,作文,我是十分敬崇的。
作家詩人之所以應當受到社會尊重,并不是他們擁有什么黃金桂冠或天文數字的私有財產,而是因為他們創作的作品,有益于社會進步,文明發展,能推動新的生活向著更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能弘揚正義、善真之美,能批判愚昧的積俗和束縛人類進步的某些頑癥。
雨果說得好:“人類有一個暴君,它就是愚昧。”倘若社會出現種種麻醉人類健康心靈的思想垃圾,文人給它叫好,那文人就成為愚昧的吹鼓手了。
文人的作品,能有化解愚昧,開啟人們美好心智、呼喚人們良知的功能,才無愧于社會對于文藝的信賴和關愛。
我們的文藝是“二為”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永遠不會過時。
其實,一切公諸于世的文學作品,都屬于作家詩人人格魅力的化身。
對于國家民族興旺置于不理不問的人,是不可能在關健時刻像魏巍同志那樣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來的。
他們只樂于咬文嚼字寫自我的哀愁雜感,而偉大詩人普希金卻有自己作詩的宗旨:“詩人啊,你該歡樂和自負:在我們時代的恥辱面前,不要垂下你順從的頭顱,讀后感《李炎光散文讀后感》。”他一直是“用正義的諷刺描繪種種惡行,并向后世揭露當代的世風”,他曾經說:“我寧愿自己的作品長生,而舍棄我的靈魂永恒。”所以,普希金的作品不朽,普希金也千古不朽! 屈原、杜甫、陸游、魯迅等,他們的作品,天長地久地在凈化中華民族子孫的靈魂。
益陽人民為什么熱愛周立波先生呢?同一個道理,因為他遺留給社會人間的優秀作品里面,充滿了千千萬萬老百姓認可的大愛之心,他是人民的作家,而不是什么皇帝御賜過桂冠的“狀元郎”。
作為散文作家的您,能獲得多種獎項,同樣是因為您的散文,有益于我們這個時代文明的健康發展,您的道德底線是熱愛生活的,熱愛國家民族的,所以,您在掌聲里生活得大忙而日漸愉快,經常笑口常開。
因參加周立波同志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有幸在去年中秋節這一天,我又一次見到了鄒岳漢、姚時珍等等見一面而難忘卻的益陽新老文友。
此地是水竹之鄉,才人甚多,譬如楊友今一版再版發行的《文天祥》,就是這塊寶土的才子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還有郭輝、春來等同志的作品都各有自己的藝術特色,“退下來”的老主席伍振戈就是一個學識淵博的文藝理論家和優秀散文家。
益陽山水的靈秀煥發本土春秋的繁茂,正因為斯,這塊寶土常是人杰地靈。
更高興的是,閣下也是這支隊伍里面一名十分活躍的文友,愿您努力,并祝您長跑下去,創作出更多更美新作品來奉獻給新時代。
話說回來,具體一點談談我對您散文的讀后感想,但愿我這不是什么應酬話,而對您今后創作“升華”有些參考價值。
我從《奉節拾級》、《大碼頭憶舊》、《徜徜大足石刻》及《游棒槌山》來看,覺得您擅長工筆畫式的描繪生活狀況及人物形態、心理活動。
這種“工筆畫”功夫是可貴的,能形象地再現萬物的靈氣和形狀,才能把情境,物境、意境的質美藝術地表現得引人入勝。
這些散文,令人賞讀起來,往往感到真實、可信,且又洋溢著紅了的楓葉那種秋香味兒的詩意,雖然調子冷靜,但它們潛在著一種純真的美感。
盡管屬于真實現狀的寫照,但它們是陽光折射出來的畫面,而不是傻瓜照相機拍攝出來的風景圖畫,作者所表現的畫面美,都是作者由衷摯愛的,而不是牽強附會涂抹出來的不協調的色彩。
由此可以想到,您能連續獲得2005至2007三屆中國散文精英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評委們稱得上“伯樂”先生。
近些年來,林非、王宗仁等同志在這方面的苦心努力,是很值得推崇和尊重的。
在閱讀您的散文新作當中,最振動我心弦的是《第一次出國》和《同學》兩篇散文。
從中可以預感到您散文創作將有大豐收的可能,因為您把一個擲地有聲的“情”字寫得不同尋常。
任何人的散文,我們都不宜求全責備。
“日月挾蟲鳥之瑕,不妨麗天之景”。
我們主要的是看作者能否把一個“情”字寫透。
當然,要寫出美文來,還得作者有生活閱歷,見多識廣,且有才華,有那種“筆含春雨寫桃花”的才質,文章才會顯耀著感人至深的“情”,這叫“三分春色描來易,一段傷心畫出難”啊!你這兩篇散文由于寫的“自身真閱歷”,它們令人可信。
而且您做到了“秀語有骨”很少有故作文雅的描寫,能在立意方面有畫龍點睛的筆墨。
本來,要做到劉勰所云“談歡則字與笑并,論戚則聲共泣偕”是種高難度的功夫,但我在您《第一次出國》和《同學》兩篇文章中都感覺到了。
“算了吧,大家少說幾句,人生在世,誰能沒個閃失呢?您愿意掉隊嗎?”“……阿芳清點人數才發現您丟了,堅決要把您找回來……”,這種人性之美是何等的善良美麗啊!這樣一個“阿芳”,不管他是天仙或是凡人,更不管他是哪個國家的公民,他不僅讓李炎光永世難忘,同樣也會讓讀者心靈的原野興起一陣和煦的春風。
至于《同學》,更是一篇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的散文。
它凄美動人,它耐人尋味,它叫人品讀之后久久不能平靜,作者對現實生活沒有作任何褒貶評議,可是無聲勝有聲,它清清白白地展示出青絲白發兩頭之間歲月的嬗變和大變化,這一段歷史的“河道”并不太長啊!在巨大的變化中值得人們思索的東西卻是太多太多,成績與問題俱在,是與非議論甚多,但真能說得清楚的是存在的事實,于是尊重事實的作者在歷史的這段“河道”上拾起一枚小小的“卵石”,沉著地以羊毫小楷一筆筆描繪這枚“卵石”上時光留下的“青苔”,畫出了有情有聲有色的一幀水墨畫來,供人們欣賞和思考。
這樣一來,這一幀“畫”,也就自有它美學品位價值了。
好文章是花,是引人向上的精靈;好文章也是藥草,它可以療救人精神上的毛病,甚至可以治療流行的愚癥。
今古明月一個樣的美麗,而古往今來許多優秀文學作品也一直散發著陶冶性靈的光輝,所以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會象皎皎明月那樣可愛。
好了,“明月”在天,凡人在下,年關在即,就此擱筆吧 〔李炎光散文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