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山難以越過,有誰同情我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滿座都是他鄉的客人。
2、詩句出處:出自《滕王閣序》,該句原文段摘錄如下: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3、這兩句運用對偶,長散句結合,讀來朗朗上口。
借關山,萍水等意象,渲染了凄涼的氛圍,抒發了作者遠居他鄉的寂寥和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白話譯文:
這里是漢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于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連結著衡山和廬山。
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楚地,連接閩越。
這里有物類精華、天產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之間。
人中有英杰,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雄偉的洪州城,房屋像霧般羅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樣活躍。
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與賓客,匯集了東南地區的青年才俊。
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
擴展資料:
作品影響
地位
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
在藝術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
《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成語
人杰地靈:來源于“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萍水相逢:來源于“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教材收錄
《滕王閣序》被入選高中語文必修五人教版教材中。
作品爭議
關于《滕王閣序》寫作時間,主要有四種說法:
“十三歲”說
《太平廣記》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
《古今事文類聚前集》記載:唐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詞章蓋世。
年十三,侍父宦游江左,舟次馬當,寓目山半古祠,危欄跨水,飛閣懸。
“十四歲”說
五代王定保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都督閱公不之信。
勃雖在座,而閱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
及以筆紙巡讓語賓客,物不辭。
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其下筆。
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是亦老生常談。
’
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公聞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請宴所,極歡而縣。”
“二十二歲”說
清初吳楚材等注《古文觀止》認為作于“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時年二十二歲。
其注云:咸亨二年,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修。
九月九日,宴賓僚于閣。
欲夸其婿吳子章才,令宿構序。
時王勃省父,次馬當,去南昌七百里。
夢水神告曰,助風一帆。
達旦,遂抵南昌與宴,閻請眾賓序,王勃不辭,留悲甚,密令吏,得句即報。
至落霞二句,嘆曰:“此天才也。
想其當日對客揮毫,珍詞繡句,層見疊出,海是奇才。”清人蔣清翊在《子安集注》中亦主張作于“省父”六合縣之時。
“二十九歲”說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王福峙謫交阯(今越南北部)之后。
王勃前往省親,過南昌而作:父福時坐是左遷交阯令。
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夸盛事。
勃至入謁,帥知其オ,因請為之。
物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酒曲辭別,帥贈百,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這里所說的“二十九”是虛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滕王閣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