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三年(1428),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呈請督造;隆慶二年(1568)毀于地震;明天啟三年(1623)經明右副都御史袁崇煥復修。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墻周長3274米,高8.88米,底寬6.5米,頂寬5米。
墻頂外沿筑垛口,內修女兒墻。
城墻基礎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
城墻四面正中各設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
各城門上修筑高聳的箭樓,各門內側沿城墻修有蹬道。
四角高筑炮臺,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設紅衣大炮。
相傳當年寧遠之役,努爾哈赤就是被紅衣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沈陽后不久身亡。
電影《三進山城》、《吉鴻昌》、《濟南戰役》等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鐘鼓樓。
鐘鼓樓為古代戰爭時報警、平時報曉更辰所用。
樓高17.2米,分為三層。
底層為青磚巨石所筑,東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其高寬可通一輛大型汽車。
四面望去,通暢開闊。
城墻東南角有一座魁星樓。
古城內南、北、東、西四條大街十字相交。
南街中段聳立著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跡保存最多的街,現在按古時面貌修建了“明代一條街”。
花崗巖石塊鋪筑的街道兩側,造型各異的仿古建筑,青磚青瓦,朱漆抱柱,亭臺樓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磅礴,仿古招牌,古香古色。
興城古城原有外城,周圍長9公里。
高如內城,也有四門,東、南、西、北分別為安遠門、永清門、迎恩門、大定門。
四門設樓,四角設臺,城郭之間為護城河,河深5米。
外城亦毀于隆慶二年地震,以后一直未修。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誰知道遼寧省興城古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