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譯文:前幾天范希文貶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會面,您極力詆毀譏笑希文的為人。
我開頭聽到這些話,還懷疑您是講著玩的。
等到碰見師魯,他也說您極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為,然后我就不再懷疑了。
希文平生剛正、好學、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終如一,這是天下都知道的。
如今又因為正直敢言觸怒了宰相得到罪責,您既不能為他辨明無罪,又害怕有識之士會責備自己,于是就跟著別人來詆毀他,認為他應當受到貶斥,這真是太奇怪了。
說起人的性格,剛正果敢,怯懦軟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強改變。
雖然是圣人,也不會用辦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別人一定辦到。
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愛惜官位,害怕忍饑受凍,顧念利益俸祿,因而不敢稍有違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禍。
這也是平庸之輩的常情,只不過是做了一個不稱職的諫官罷了。
雖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將憐憫你的無能,而不會用必須辦到來要求您的。
如今卻不是這樣,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沒有一絲一毫的羞愧畏懼,隨意詆毀希文的賢能,認為他應當遭受貶斥,希望以此掩蓋自己不據理力爭的過錯。
應該說,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罷了。
而用小聰明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那就成了君子的敵人了。
二、原文:北宋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
前日希文貶官后,與足下相見于安道家。
足下詆誚希文為人。
予始聞之,疑是戲言;及見師魯,亦說足下深非希文所為,然后其疑遂決。
希文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觸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為辨其非辜,又畏有識者之責己,遂隨而詆之,以為當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剛果懦軟,稟之于天,不可勉強。
雖圣人亦不以不能責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懼饑寒而顧利祿,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禍,此乃庸人之常情,不過作一不才諫官爾。
雖朝廷君子,亦將閔足下之不能,而不責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便毀其賢以為當黜,庶乎飾己不言之過。
夫力所不敢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與高司諫書》作于景祐三年(1036年)。
當時主張改革政治的范仲淹因批評弊政,與宰相呂夷簡發生沖突。
呂夷簡給范仲淹加上“越職言事,離間群臣,引用朋黨”的罪名。
范仲淹由此被貶饒州知州。
這時候,身為諫官的高若訥,面對范仲淹被貶的錯誤處置,非但不諫,反而落井下石,跟在呂夷簡的后面詆毀范仲淹。
作者對此非分不滿,于是寫下這封信給高若訥。
二、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
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天圣進士。
累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謚文忠。
早年支持范仲淹,積極參加政治改革。
主張詩文應該關心現實,對宋初以來的浮艷文風表示不滿,是宋代詩**新運動的領袖。
所作散文說理暢迭,紆徐委備,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風流暢自然,詞風婉麗。
后人輯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前日希文貶官后.......此君子之賊也求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