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新聞看到今年大學學測的考題。
改錯題盡出些白癡考題,讓人覺得出題的老師也在素質下降中,作文出了一個敘景的散文題目「雨季來時,石頭上面長了些綠絨似的苔類。
雨季一過,苔已經乾枯了,在一片未乾枯苔上正開著小小藍花白花,有細蜘蛛在旁邊爬。
河水從石罅間溯流…」要考生接下去寫,文長不限。
剛巧剛剛才看完 Discvoery 的「蜘蛛迷網」,順道就把這個散文題拿來練習了。
既然是散文,那就給他寫得很松散,散到不行。
雨季來時,石頭上面長了些綠絨似的苔類。
雨季一過,苔已經乾枯了,在一片未乾枯苔上正開著小小藍花白花,有細蜘蛛在旁邊爬。
河水從石罅間溯流…
對詩人來說,雨季是詩情畫意的材料,是寫情寫意的題材。
浪漫小說的男女主角不管在哪里碰面,似乎沒有比下雨的時候共撐一把傘更浪漫的;對年輕人來說,描寫愁悶遐想的心思,好像也沒有比「陰沉沉的天」這種下雨前會看到的景象更適合形容這種心情的。
對許多人來說,不管下不下雨,有沒有雨季,都只是一種天氣的變化,或是一種抒發心情,為賦作文想說愁的素材,只有新聞說水庫的水快不夠時,大家才會頓然體會到雨季對生命的重要性,不過等水庫的水位回升以后,大家就又會回到平日的狀態。
對沙漠來說,雨季是帶來生命的季節。
沙漠中的生命甚少,平日靠著幾許水滴, 以及獵物體內的水分度日。
盡管沙漠中的雨季不長,雨水依然不夠,但幾場雨所能喚醒的地衣和小草,對沙漠動物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恩澤了。
雨季過后,在植物旁邊爬行的細蜘蛛,只是萬般詩人寫景,萬般電影敘景的一個襯托,不過那些爬行的蜘蛛可沒這種感性。
雨水打壞了他們的蛛網,他們可能要花上好多個晚上才能補起網子的破洞。
「網漏偏逢連夜雨」大概是形容逢臨雨季蜘蛛的最好寫照。
自然的力量是很強的;滴水穿石,滴雨破網,滴雨漏屋,沒有一樣東西抵得過長時間小力量的侵蝕摧殘。
就某個層面來說,這比大力量的瞬間毀滅還要可怕,因為這種小力量是不知覺的,悄悄地在進行,很容易視而不見,當你真正「看見」時,它早就把你鉆出一個孔了。
現在想想老祖宗還真有智慧,那麼早就知道用「孔」字來表達「甚」。
《詩》曰:「父母孔邇。
」現代人學之曰:「需才孔急。
」不都用上了這意思?
就是這樣。
一樣東西,明明沒什麼意義,但是到了人的手上,可以變出很多種意思。
科學家會告訴你水的成分,雨季對生命的重要性;詩人會形容水如何的剛柔并濟,用雨季來為他心中的幻想搭景。
但說穿了,水就是水,雨季就是天上會下很多水的時候。
情人共撐一把傘走在雨季的日子聽來夠浪漫,但是一群 Discovery 的攝影師在森林里頂著風雨和蚊子,拍攝蜘蛛怎麼修他們的網子時,浪漫這個詞就變得抽象到不能理解。
到后來大家自會發現,雨季本身沒什麼好說的,它只是某段特定時間的代名詞,在這個時間里所涵蓋的生命,方才讓雨季豐富起來,讓雨季有了自己的故事。
參考資料:http://**icecap/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