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鄭板橋的詩句
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來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題半盆蘭蕊圖 》
盆畫半藏,蘭畫半含。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3、《江晴 》
霧裹山疑失,雷鳴雨未休。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
4、《峭壁蘭 》
峭壁一千尺,蘭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題畫蘭 》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7、《盆蘭 》
春蘭未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9、《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史,一枝一葉總關情。
10、《詠雪 》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做手抄報:寫偉人的事跡和故事或名言
我來回答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
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孫中山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顧炎武 4、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朱熹 5、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
——魯迅 6、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煮 7、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
——胡居仁 8、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 ——吳晗 9、看書不能信仰而無思考,要大膽地提出問題,勤于摘錄資料,分析資料,找出其中的相互關系,是做學問的一種方法。
——顧頡剛 1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11、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鄭板橋。
關于竹的鄭板橋的詩句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回向天開.
掃云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題畫
(清)鄭板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題畫
(清)鄭板橋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竿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題畫
(清)鄭板橋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綠.
題畫
(清)鄭板橋
畫根竹枝扦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誰能用鄭板橋的詩句來形容他?
http://**view/*
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
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
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
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
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的一生。他一生只畫
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
馴的性格相合。他的畫一般只有幾竿竹、一塊石、幾筆蘭,構圖很簡單,但構思
布局卻十分巧妙,用墨的濃淡襯出立體感。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
一種,但能讓人感到蘭竹的勃勃生氣。
詠竹的詩句鄭板橋
《題竹石》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竹》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題畫竹》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兩枝修竹出重霄,幾葉新篁倒掛梢。
本是同根復同氣,有何卑下有何高!
《題畫竹》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鄭板橋的詩句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沁園春
【內容】: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
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
鸚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
毀盡文章抹盡名。
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細雨,夜夜孤燈。
難道天公、還鉗恨口,
不許長嘆一兩聲?
顛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定凄清。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山中雪后
【內容】:
晨起開門雪滿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
一種清孤不等閑。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題半盆蘭蕊圖
【內容】:
盆畫半藏,蘭畫半含。
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題竹石
【內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
任爾東西南北風。
哪里有做手抄報的關于讀書的樂趣的散文或詩歌???
讀書的樂趣 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想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到。
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依我看來也需要緣分。緣深,似乎成了書呆子,愚不可及;緣淺,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
我所說的讀書,主要是指無功利性的讀書。所謂功利讀書,一來讀書為升學;二來讀書為考試;三來讀書為交差。
這幾種讀書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我不以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為升學而讀書,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如鄭板橋之謂敲門磚,門敲開了磚頭不妨扔掉。
為考試而讀書,是上班族常常要應付的,譬如業務考試、職稱考試、學位考試等,大多數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考試,而不在乎能學到什么東西。為交差而讀書更常見,這種讀書常常是要求寫讀書心得,我則根本沒有認真地讀過指定的必讀書,到了交差的時候上網一陣狂搜,剪貼拼湊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交上去就算大吉。
我所說的讀書,沒有特定的指向,但憑自己的興趣,依乎性靈,擇己所好,有所會意,有所感受。今天寫這篇文章與朋友交流,以為我們論壇的書友較多,其中必有同好者,以書會友,以友輔心,人生樂在遇知音,相知心,能遇知音,上此生一大賞心樂事。
我所說的讀書,不僅僅局限于報紙媒體的書刊,看過有本雜志,名為《世界博覽》,其所謂讀書就是讀天地,讀歷史,讀自然,讀人文,似乎世間沒有一樣不可以當作書來讀;有支叫做《讀你》的歌,歌詞是“讀你千遍不厭倦”,卻是讀人。我不敢給讀書下定義,況且站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分工不同,讀著影音、圖畫、文字……心里感覺著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那種感覺區別在于視角迥異。
為什么讀書?這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希望與各位愛讀書人能作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在此我只談點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讀書是有樂趣的。這種樂趣是發自內心、無可替代的,五柳先生說: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這種樂趣是吸引人的,不為外物所滯,而求于內心的樂趣。
有時讀書的樂趣可以用放浪來形容,有些書讀過了以后,也許我們會手舞足蹈呢。 二、善讀書可以陶冶性情。
腹有詩書氣自華,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相信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善讀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里。
三、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不斷的精神追求。桃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來的精神家園才是自己心靈的永久歸宿。
現代競爭的社會人們越來越失去自我而成為空心人,我曾體驗到冰涼徹骨的虛無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這種虛無感的真實寫照。帶著這種強烈的困惑,我開始讀圣賢書,從他們那兒體會到了人生的智慧。
我正在修建自己的精神后花園,這個花園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天地間最偉大的事業在于做一個人。 四、讀書可以不斷的啟蒙自己,更新自己。
有一本書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即“久假不歸論”,與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我們雖然處在信息時代,但我們卻經常被蒙蔽。
這種蒙蔽有時來自于外界,我們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自己蒙蔽了自己,因為懶惰而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就會受蒙蔽,而廣泛的閱讀顯然有助于擺脫受蒙蔽的狀態。
以上四點,第一點是總論,后三點可以歸之于美善真,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啟蒙自己是求真。一言以蔽之,讀書就是在樂趣之中求真善美! 時光悠悠,歲月匆匆,好讀書,樂此不疲,不好讀書,亦無所謂。
讀書只是我們所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古人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真誠地希望各位朋友,不管你們是經常來還是偶然光臨此地,希望你們在這個應該有所作為的時代來都做出一點事業來,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民族,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然而,成功并不是人生的目的,心中只有成功兩個字的人,心靈也許注定是殘缺不全的。
因此還是盡可能多讀點兒書吧,洞察歷史,省察人生,然后有所作為。如果你不以追求成功為目的,也不以事業為人生為重心,你喜歡過一種優雅的生活,那請你選擇多讀書吧。
不論你的人生航向駛往何方,如果你有時間了,還請你拿起書本來吧,多與書接觸,多與書親近。我們只有一次人生,而讀書卻可以擴展我們的視野,體驗多種人生的可能,這才是最為廣闊的世界! 讀書的樂趣2007-04-25 18:36 「春日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抬書包好過新。
」這是沒有體會出讀書樂趣的人最佳的寫照。 讀書雖可神游古今,樂趣無窮,但是世間上確實有不少人不懂得享受讀書的樂趣。
例如: 一、官高權大,春風得意的人,他不容易體會讀書的樂趣。 二、富貴榮華,耽於吃喝玩樂的人,那有閑情讀書? 三、俊男美女,以亮麗的外表吸引人,他那里注意內涵?所以不想讀書。
四、聲音大的人,也不喜歡讀書。 五、沒有讀書的同好,或者為生活忙碌的人;尤其好狡辯的人,一派歪理,強詞執著,不肯吸收正常的知識,這些人都難以體會讀書的樂趣。
一般人求學的心態,大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小學生讀書。
接鄭板橋的詩句
清朝,素有江南八大怪之一稱譽的鄭板橋,看透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尸位素餐,憤然辭官為民。回到故里時,真可謂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帶了一條黃狗和一盆蘭花。
一天夜晚,一彎昏月在烏云密布的夜空里時隱時現,不一會,又下起蒙蒙細雨。鄭板橋迷迷糊糊剛合上眼,突然被一陣異樣的聲響驚醒,他馬上意識到:賊人光顧寒舍了。
此時,鄭板橋沒有驚慌,也沒有厲聲恫嚇,只是繼續佯裝入睡。見小偷挪到他床前,他才夢囈似的吟起詩來:“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藏萬卷,床上金銀無半分。”小偷斂聲聽罷,嚇得一怔,環顧四周,四壁空空,沒啥可偷的東西。于是他轉過身,悄悄溜出房門,背后又傳來吟詩聲:“出門休驚黃尾犬,躍墻莫損蘭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色趕豪門。”小偷思忖著,忽見大門口躺著大黃狗,墻頭上擱著一盆蘭花,這才意識到:主人已經發現自己了,卻只是用詩來驅趕自己。于是他小心翼翼從后門溜走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做手抄報關于鄭板橋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