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杜甫的絕句是什么意思呢?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翻譯: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翻譯: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解析:
這組詩一開始寫草堂的春色,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有哪些評價李白的古詩?
1. 《春日憶李白》(唐)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府開,俊逸鮑參軍。
釋義: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象庾信那樣清新,象鮑照那樣俊逸。
2. 《夢李白其二》(唐)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釋義:這句詩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謂“浮云游子意”,人們拿浮云比游子,是說他們的行蹤都是飄浮不定的。這句詩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飄來飄去,遠去的朋友已好久沒有相見了。可以看出詩人心中充滿思念和惆悵。
3. 《尋李白》(當代)余光中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釋義:表現出李白空有一腔豪情卻倍感寂寞無人意氣相投,月亮自古就是寂寞的象征,所以七分釀成了月光可謂形象。
4. 《飲中八仙歌》(唐)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釋義:李白飲酒十斗,就能寫出一百篇詩來。他也樂于過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臥在長安市的酒鋪里。他性格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天子召見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說自己是酒中之仙,誰召見都不去。
5. 《調張籍》(唐)韓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釋義:說李白和杜甫的文章寫得好,光焰萬丈,燦爛的光輝射向遠方。
6. 《贈李白》(唐)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釋義: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你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7. 《不見》(唐)杜甫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釋義:這里“皆欲殺”和“獨憐才”,突出表現了杜甫與“世人”態度對立。“憐”。"吾意獨憐才",可見杜甫對李白的偏愛和相知。
8.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釋義:意思是說李白簡直不是凡塵間的人,能走過這么難走的路,是不是太白金星變成的?
9. 《月下獨酌》(當代)余秋雨
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
釋義:是余秋雨對李白的評價,李白嗜酒成性,有一腔俠氣豪情,所以說酒入豪腸,李白一生詩作無數,但幾首描寫月光的詩句尤其有名。
10. 《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釋義:李白的墳位于采石江邊,周圍有很多農田,更長了很多草。在這荒蕪田隴下掩埋的尸骨,當年曾經寫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字。
杜甫的天末懷李白是什么意思20字
譯文
涼風颼颼從天邊刮起,不知此時你心境怎樣。
鴻雁捎的消息何時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風浪。
文采卓絕薄命遭忌恨,山精水怪喜吞過路人。
相比你會與屈原共語,投詩汩羅江訴不平事。
《天末懷李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思念李白的詩作。此詩以涼風起興,對景相思,設想李白于深秋時節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李白深切的牽掛、懷念和同情,并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全詩情感真切深摯,風格婉轉沉郁,為歷代廣為傳誦的抒情名篇。
【《天末懷李白》的鑒賞是杜甫寫的.1.首句以“涼風”開頭,作用是什
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時李白坐永王璘事長流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杜甫因賦詩懷念他. 首句以秋風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乍起,景物蕭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滄茫,世路兇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卻反問遠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經意的寒暄,而于許多話不知應從何說起時,用這不經意語,反表現出最關切的心情.這是返樸歸真的高度概括,言淺情深,意象悠遠.以杜甫論,自身淪落,本不足慮,而才如遠人,罹此兇險,定知其意之難平,遠過于自己,含有“與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無邊揣想之辭,更見詩人想念之殷.代人著想,“懷”之深也.摯友遇赦,急盼音訊,故問“鴻雁幾時到”;瀟湘洞庭,風波險阻,因慮“江湖秋水多”.李慈銘曰:“楚天實多恨之鄉,秋水乃懷人之物.”悠悠遠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語以祈珍攝.然而鴻雁不到,江湖多險,覺一種蒼茫惆悵之感,襲人心靈. 對友人深沉的懷念,進而發為對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達”,意謂文才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語極悲憤,有“悵望千秋一灑淚”之痛;“魑魅喜人過”,隱喻李白長流夜郎,是遭人誣陷.此二句議論中帶情韻,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長,有極為感人的藝術力量,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長蘅評:“一憎一喜,遂令文人無置身地.”這二句詩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 此時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愛國詩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這位千載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點,所以詩人飛馳想象,遙想李白會向屈原的冤魂傾訴內心的憤懣:“欲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這一聯雖系想象之詞,但因詩人對屈原萬分景仰,覺得他自沉殉國,雖死猶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亂,一清中原,結果獲罪遠謫,雖遇赦而還,滿腔的怨憤,自然會對前賢因秋風而寄意.這樣,“欲共冤魂語”一句,就很生動真實地表現了李白的內心活動.最后一句“投詩贈汨羅”,用一“贈”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詩相贈以寄情.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讀杜詩說》) 這首因秋風感興而懷念友人的抒情詩,感情十分強烈,但不是奔騰浩蕩、一瀉千里地表達出來,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轉,縈繞心際.吟誦全詩,如展讀友人書信,充滿殷切的思念、細微的關注和發自心靈深處的感情,反復詠嘆,低回婉轉,沉郁深微,實為古代抒情名作.。
李白《送友人》中的名句是什么?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出自唐代李白的《送友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送友人[作者]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意思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白亮亮的河水環繞在城郭的東方。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意思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1, 李白的詩句豪放不羈,氣勢宏偉。
2, 在唐代詩壇上,李白和杜甫齊名,號稱“李杜”。
3, 李白和杜甫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4, 可與李白的詩媲美的還有杜甫的詩。
5, 李白是一位前無古人的詩歌天才。
6, 在詩歌發展史上,李白和杜甫都是別開生面的大家。
7, 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詩壇上享有盛名。
8, 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代就漫游了大江南北。
9, 李白才氣縱橫,行文如天馬行空,一氣呵成。
10, 把李白的詩說成是杜甫的,這不是張冠李戴嗎?
11,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才華橫溢,跌宕不羈,寫下了許多不朽的傲視王侯的詩篇。
12, 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性格,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脈相通。
13, 李白醉后常有作詩的靈感,可謂妙筆生花。
14, 李白的詩歌,雄渾奔放,大有一瀉千里之勢。
15, 李白曾經是翰林學士。
16, 我常想像李白斗酒詩百篇,放蕩不羈的樣子。
17, 李白雖有八斗之才,在唐王朝也很難一展抱負。
18,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詩史上兩位超群絕倫的詩人。
19, 李白的詩詞抒發了豪情壯志。
20, 唐代雖有不少著名詩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禮吧!
杜甫的閣夜含義是什么? 寫這首詩的背景和杜甫的生平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
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
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
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
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做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
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圣",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于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
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別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復而成,面積240余畝,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觀光勝地之一。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筑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
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并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余件。
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
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
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
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
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
例如《麗人行》中,詩人。
李白的詩《騰云》是什么意思
《騰云》
—李白
馬騰駕祥云,——仄平仄平平
航行闊海郡。——仄平仄平仄
失于蓬萊閣,——平仄平仄仄
蹤跡無處尋。——平平仄平仄
李白其實沒寫過,不說別的,單單一個“航”就有 問題,更何況古代詩體講究押韻和平仄,但 是這首詩的的三四句平仄聲明顯有問題,也 就是的說第三句的最后一個字,應該是三聲 或是四聲,但是這首詩恰恰不是,一看就是 自己杜撰的打油詩,無非想博得其他人的點 擊率,說是李白寫的詩,無非是想讓大家無 從考證,因為唐代詩人喝酒就能作詩,不可 能每篇詩章都會記下來,作詩的人就是看重 !這點,混淆視聽
李白的詩有哪些首,都是什么意思
李白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主要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
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詩詞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
當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
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
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
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
(《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
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丑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書法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杜甫和李白的詩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