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寒窗苦讀的詩句”
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寓意沒有經過痛苦的千錘百煉,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質不會輕易地來到,所以說,在痛苦中磨練自己,生命之火花才會閃爍。
2,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出自出自唐代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意思是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又快過完了,時間寶貴就像金子一樣,應該珍惜。
3,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出自杜荀鶴的《題弟侄書堂》。意思是少年時的辛苦勤勉將終身受用,然而要學有所成還必須要有時間的保證。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出自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思是讀書只有讀透書,博覽群書,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一般。
擴展資料
中國的讀書人自古就有勤學苦讀的傳統。晉代的時候,車胤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光芒堅持不懈地苦讀,最終成為飽學之士,入朝為官。
同是晉朝的孫康借著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饑似渴讀書,最后他也入朝為官,成為一個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但如果我們去探討這些文人學子苦讀的原因,很容易讓人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是《論語》中子夏的名言,其實它前面還有一句:“仕而優則學。”朱熹解釋說:“優,有余力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從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應該不斷地學習、充實和提高自己;讀書人如果有余暇時間,應該去做官,檢驗平時所學。子夏在這里提出了政府官員要終身學習的主張,強調學習和時間要結合。
但實際上,在科舉制度形成以前,讀書做官的影響并不大。隨著科舉取士的到來,讀書做官的觀念才開始一步步深入人心。
科舉時代,讀書、及第、做官成為廣大讀書人的追求,這個時候的啟蒙教育也都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金榜題名、功名利祿的誘惑來規勸學童讀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寒窗苦讀
關于苦學的詩句、名言、四字詞.急用
詩句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詩遲。朱熹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名言★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成語囊螢映雪 鑿壁借光 手不釋卷 聞雞起舞 夙興夜寐 焚膏繼晷 孜孜不倦 鍥而不舍 聞雞起舞 懸梁刺股 臥薪嘗膽 韋編三絕 兀兀窮年 聚沙成塔 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 通宵達旦懸梁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