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以德報怨”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以德報怨”的詩句如下:
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唐)《將進酒》
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五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唐)《望岳》
4、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宋)《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宋)《題西林壁》
6、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佚名(兩漢)《長歌行》
7、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宋)《鵲橋仙·纖云弄巧》
9、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宋)《冬夜讀書示子聿》
1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唐)《勸學》
關于以德報怨的名句或諺語有哪些
1. 生活中有些事需要去遺忘,有些事需要去寬容,以德報怨,不計前嫌,安守寬和之心。
2. 以德報怨從來都不是我的風格,你做錯了事,我就要讓你承擔應屬于你的后果。
3. 一個人,能容忍別人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傲慢無禮、狂妄無知要靠極大的心量。我們經常說到以德報怨,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與其說以德報怨,不如說是放過了自己。
4. 我理解以德報怨的心理,但是從不相信!德就是德,怨就是怨!我不需要誰來容忍我犯過的錯,也沒義務去原諒給我帶來傷害的人!世界本身不公平,我們就不要再推波助瀾了……
5. 這個世界總有人以德報怨,也總有人以怨報德。本性,良心,責任,感恩,算了吧,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都棄如敝履,何況這些高尚的東西。
6. 常懷感恩之心:是最珍貴的人生品格:嚴于律己、以德報怨;時刻牢記他人的功德與恩德……做到容人之過
7. 以德報怨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嗎?以德報怨是中華民族最軟弱的表現,是帝國主義侵略的最佳法寶
8. 唯有以德報怨,把傷害留給自己,讓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回歸溫馨、仁慈、友善與祥和,這才是寬容的至高境界。
9.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可能我還是不夠善良吧~
10. 做個有智慧的人,不要太聰明,難得糊涂,不要太執著;低姿態、低調做人成就大事;以德報怨,留點余地給別人也給自己;用耐心、專注聽別人講,贏得人心;學會明確拒絕別人;忍讓要有一定限度!
11. 我發現想要做到“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計人怨”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雖然贊成人一定要善良要有感恩之心,可是我卻不贊成以德報怨,因為只會讓有的人得寸進尺覺得你好欺負。
12.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不好意思,我做不到原諒你。我不想當圣人也不想過無比正確的生活,所以請收起你們勸我從良的想法。
13. 我今天做了一件以德報怨的好事兒,老天爺會不會保佑我,今天送我一份禮物,保佑我吧
14. 以德報怨的前提是不要在意別人怎么看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守住自己的本份。善意對待別人的態度是因著自己的本心和修養而非為了獲得別人的贊賞。因此,當別人恩將仇報時,你也能淡定自若。這就是我感知到的‘’心外無物‘’的境界。
15. 想不到,有一天,陪伴成了世上最奢侈的東西!多給父母一點愛吧!以德報怨沒什么大不了!
16. 人給我自尊,我還他高尚;人給我快樂,我還他幸福;人給我寬容,我還他真誠;人給我撫慰,我還他熱情;人給我希望,我還他感激;人給我親切,我還他尊敬。做人,既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也是以德報怨,以善報惡。心與心的距離,在于理解,在于真誠。
17.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才是現實的真實寫照。那什么“冤冤相報何時了”只在事不關己的和事佬、攪屎棍嘴里罷了,落TA們自己身上還不知道是什么德性呢。
18. 最后還要以德報怨:披荊斬棘匍匐前行;叫心情、沒有體會暢快的感覺了,控制得了的;叫表情!好像現實與想法總是擦肩而過!不知道有多久。
19. 責任都一個人擔什么錯都一個人扛這太殘忍了,善良不是寬容不是原諒也不是以德報怨,善良是只對善良的人善良包括自己而不是對小人。讓自己的善良高貴不是對誰都善良,這樣的善良不叫熱情叫多情甚至是濫情,因為它違背了善良本身的高尚,電視劇總以喜劇結束但現實卻不一定。
20. 所有的坎坎坷坷在時間和修養面前都不是事兒,殺一個很容易,讓自己強大不是為了超越那些曾經讓你難堪的人和事:反而很困難!相反你要以德報怨,一定能做得到,但是我相信;你要做的就是默默讓自己強大、以前做賊。
以德報怨的名言名句
1、“報怨以德”或“以德報怨”:拿恩德回報仇怨。
——《道德經》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也是這個道理。
有人把報怨以德移入此章,不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書之嫌。從通行本、帛書以及上下文意來看,六十三章并無錯簡。
2、以怨報德:拿仇怨回報恩德。——《國語.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3、.以德報德。——《紅日》第十六章:“他覺得在這個為難的時候,應當以德報德。”
4、以直報怨。——《漢書.傅介子傳》:“上乃下詔:‘……平樂監傅介子……以直報怨,不煩師重。”
類似(以德報怨 何以報德)這意思的句子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于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圣經里就提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范圍。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么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PS:粘貼的
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直,正直,美好的品德與行為。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德行與恩惠來對待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直”字的意思是有不同意見的,如果參考古漢語詞典,這里的“直”應該理解為“良好的品德與德行”,即別人怨恨你的時候,不必在意他的怨恨,用自己沒有缺陷的美好德行來對待他人的怨恨,當別人發現你并沒有做錯時,他會放棄對你的偏見,也就是所謂的君子坦蕩蕩,不做虧心事,不怕鬼瞧門。
意思:
" 對不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對待他,對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對待他,人人同善同德"
可以引申為"對我有恩的人,我用付出去回報他:對我有怨恨的人,我也用自己的恩德去感化他"。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
♀幻♂ 您好!以德報怨: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里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后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么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直"的解釋偏向"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不排除拿起板磚飛過去的意思! 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以直報怨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 《論語》中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對此大多數人都認為,對方對我好,我也對他好,就是“以德報德”,別人對我不好,我就對其還以顏色,就是“以直報怨”.我說,這種認識是小人的認識,不是圣賢的觀點.以怨抱怨“以怨報怨”,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是含有以仇視、怨怒對待仇視、怨怒的意思,實為不可取.其另一層面的意思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所以生活中最好不要以怨抱怨.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現代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