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形容一個人的無知虛偽、自大自以為是的有哪幾句
一、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1、讀音:qiáng shàng lú wěi,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 。
shān jiān zhú sǔn,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 2、含義:長在墻上的蘆葦怎么能夠長久存活呢?山間竹筍別看嘴尖皮厚,其實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 3、賞析: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學習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為蘆葦,只會隨風搖擺,四處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賣老,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比喻為竹筍,空有其表,華而不實。
4、出處:當年解縉是神童,年紀不大,名聲可是不小。某次遇到一位高官,老先生十分不服氣想你小小年紀名聲這么大,到底能有多大的能為,于是故意刁難他,出了這個上聯,表面上是描述蘆葦的生長狀態,實際上借雙關來教訓解縉,小小年紀不要太輕狂,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想那解縉可不是省油的燈,立馬就對了下聯,意思說別看你胡子一把的年紀,也沒什么真本事,把老先生噎住了。 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1、讀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2、含義: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卻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漂亮,內里破敗。虛有華美的外表,實質卻一團糟。
"敗絮",破舊的棉絮。 3、出處:出自明朝大臣劉基明《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三、鄙俚淺陋,鄙于不屑。
1、讀音:bǐ lǐ qiǎn lòu ,bǐ yú bú xiè。 2、含義:鄙俚:粗俗;淺陋:見聞不多。
多形容文章或言談粗俗淺薄。 3、出處:出自王儻《唐語林政事上》卷一:“上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對皆鄙俚。”
擴展資料: 自以為是 1、讀音:zì yǐ wéi shì 2、含義:為:認為;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
認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都正確,不接受他人意見,形容主觀,不虛心。 亦作“自以為然”。
第一種:自己覺得別人也會與自己想的一樣,其實別人和你想得根本就不一樣,主觀臆斷。 第二種: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3、出處: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已誠是也,人誠非也,則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
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下以忘其身,內以忘其親,上以忘其君,豈不過甚矣哉!是人也,所謂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4、譯文:大凡愛爭斗的人,一定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對方是不正確的。
如果自己的確是正確的,對方的確是錯誤的,那么自己就是君子,對方就是小人了。 憑著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傷害,而不考慮自己的名譽,也不考慮親友們所受的傷害,更不考慮國君,這不是太過分了嗎?這種人就像人們說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糞一樣不值得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