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6、《聞雁》【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7、《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12、《竹枝》【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13《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14、《示兒》【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5、《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有許多詩都有很大的影響,這里要評的是影響“最大”的十首詩,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詩。
因為要影響大,除了要寫得好之外,還必須通俗易懂、易記。 第一首: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提到思鄉,詩仙的這首詩是所有只要是稍識文墨的中國人第一時間想起的。
這首詩明白如話,讀起來瑯瑯上口,表達的是人們普遍共鳴的思鄉之情,所以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炎黃子孫最熟悉的古典詩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
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母愛。尤其是詩的最后兩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被廣為傳頌.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第三首: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的這首詩尤以第二句最為有名,影響最大。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激勵了多少輩中國人奮發向前,人不死,奮斗不止。其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堪稱絕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連同這個典故,都廣為中國人熟知。曹植運用了十分貼切、淺顯生動的比喻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過一劫。
每當再出現兄弟相爭時,中國人都會想起這首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形象地提示了一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也激勵著中國人昂揚向上。
參考資料愛問:https://**b/*。
表示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1、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唐·孔紹安——《落葉》
2、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 唐·宋之問——《題大萸嶺北驛》
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5、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唐·李白——《關山月》
6、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天又一年。 唐·高 適——《除夜作》
7、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規。 唐·杜甫——《螢 火》
8、戍鼓斷行人,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且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9、松下矛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唐·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10、柳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樓。 唐·李益——《行 舟》
11、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12、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 思》
關于家鄉的古詩名句
1、《靜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雜詩三首-其一》
作者:唐代-王維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譯文:
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邊,門前正對孟津的渡口。
那里常有開往江南的船,你有書信寄回家中否?
3、《雜詩三首-其二》
作者: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你從故鄉剛剛到京洛來,故鄉的事你應了然于懷。
你來時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兒是否開?
4、《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作者: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5、《回鄉偶書二首-其二》
作者:唐代-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譯文:
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實在已經是很長久了,回家后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
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靜夜思 (李白詩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雜詩三首 (王維詩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回鄉偶書二首
表達家鄉的句子大全
繁星點點,綠光茵菌,在這個多彩的世界里,我最愛的是我們的城市。它歷史悠久,美麗富饒。在它的搖籃里生長,我感到無比自豪。
我愛這里的小吃。一到夜晚,這里的人群紛紛擁向小吃攤,五顏六色,形態各異。各種的香味,飄入了街頭巷尾,傳到了我的鼻子里……
這時,我總會嚷著吵著讓媽媽帶我去吃好吃的。每當看到我吃得滿嘴的東西,媽總會忍不住說:“你這個饞貓,吃得滿嘴……真拿你沒辦法。”
我愛這里的茶。只是那淡淡的幽香,便能令我陶醉。特別是潮州的功夫茶,光是茶具就有十幾種講究,分別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12件。茶葉一般用半發酵的烏龍、奇種與鐵觀音,不必一定要上等茶。當然,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沖,也全功盡廢。功夫茶的功夫全在于烹法。有所謂的“十步法”: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據有關資料介紹功夫茶還被稱為中國的“茶道”呢!你如果要我說潮文化,我只有兩個字:豐富。只是一種莫名的感動,只是一種單純的想法,不管是怎樣的潮州,在我的眼里,它只是被愛包圍著,被感動包圍著,密密地斜織著屬于我們的文化……
形容家鄉的句子大全
1、啊!家鄉呀,你是多么美麗呀!你這汩汩的河流,丁冬丁冬的多好聽呀!你這飛流的瀑布,打在巖石上,飛出的浪花多美麗呀!你這清涼的山泉,像捧出一面鏡子似的,好像在給我梳妝呢!你這圓圓的白云,把原來藍藍的天空,變得更加的湛藍了!
2、啊,故鄉!讀萬卷書怎么也讀不完你的美麗,行萬里路怎么也走不完對你的暢想。你的美麗和善良早已打入我的行囊,相伴我四海為家。
3、出門在外,免不了有一種淡淡的思鄉這情,這情到底是什么樣的,我也說不清。說到女孩子戀家吧,這我并不反對;那男孩呢,看來不應該有思鄉之情吧,這也許是對的,就像我一樣,常年在外,一年只回家一次,而且只在中國人傳統的節日'''春節才回家一次。大學畢業以后,為了工作我東奔西走,早就習慣了那種漂泊的日子,也許是那種四海為家,浪跡江湖的感覺了。
4、初夏的夕陽灑在河面上,那夕陽的余輝隨著微波來回蕩漾。幾艘漁船在河上游蕩,另有幾艘在岸邊休息,就這樣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
表達愛家鄉的古詩有哪些
1.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2. 《回鄉偶書》之一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 《回鄉偶書》之二 唐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
唯有庭前鏡湖水,春風不減舊時波 。
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5. 《月夜億舍弟 》 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
6. 《螢 火》唐 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規。
7.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8.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中間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9. 《次北固山下》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0. 《秋 思》唐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表示思念家鄉的古詩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青年時離鄉老年才歸還, 口音未變卻已鬢發疏落容顏衰老。
村童看見我卻不能相認,笑著問我這客人是從何處而來。 這首詩運用對比的手法,含蓄地寫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鄉的無限感慨和欣慰。
詩的開頭兩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對舉,極概括又具體地說明了一“離”一“回”在時間上的間隔,離家時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時的老態龍鐘,可以想像得出來,感慨悲傷和喜悅慶幸也盡在不言之中。
“鄉音無改鬢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故土的深情。“鬢毛衰”頂承上句,形象地寫老大之態。
“鄉音無改”和“鬢毛衰”對舉,傾吐對人生倏忽的慨嘆和對故鄉依戀的深情。盡管在空間上與家鄉相隔千山萬水,在時間上相隔半個世紀,但故鄉仍牢牢地維系著他的感情。
“鬢毛衰”是時間流逝的標志,“鄉音無改”是依戀故鄉的證據。然而“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這隱含的揣測,為后兩句作了鋪墊。
三、四句轉折活脫:“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在這極富生活情趣的場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難一一說清。“相見不相識”是意料中的事;“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問話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潑的兒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問話。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久客他鄉的作者聽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邁衰頹、反主為賓的悲哀,還是久別重逢、葉落歸根的喜悅?說不清,但都包含在這句看似平淡的問話中。全詩就這樣有問無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絕于耳。
這真是含蓄風格的典型。 全詩二十八個字中無一生僻字,不用一個典故,都是家常話。
但并不是一覽無余,它寄寓著可以供人反復咀嚼,反復尋味,層層追索,層層補充的情致。陸游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從賀知章這首詩里,我們可以領會“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賀知章《回鄉偶書》的第二首七絕:“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絕的續篇,抒發了“物是人非”的傷感之情,也寫得清新自然,但與第一首相比,就顯太平直,太顯露了。
從這同一作者寫同一題材的兩首詩中,我們能悟出“詩貴含蓄”的道理。 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一】: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
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
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賞析二】: 《靜夜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喜歡的詩,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也不管是客居他鄉,還是與親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國人,就沒有不會背這首小詩的,為什么這樣一首語句平白如話,情感樸實無華的詩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喚起了深深的共鳴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歌的開頭是平白的敘事,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戶外室內,沒有一點聲響,只有那寧靜皎潔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灑下了淡淡的青輝。
在不經意間,低頭一望,還以為是地上落了一層薄薄的秋霜呢。這顯然是一種錯覺。
也許,作者本來已經睡著了,在睡夢中回到了家鄉,可是卻被強烈的思鄉情懷喚醒,在朦朦朧。
描寫家鄉美的詩歌18句
《家鄉美》
(作者不詳)
好心情呀。玩的轉。家鄉山水都賞遍。還是家鄉風景好。入秋遍地金燦燦。
果香楓紅山楂艷。喜氣洋洋人民歡。青幽幽的綠水光閃閃。入鏡醉看皆天仙。
姑娘美得要窈窕舞,青年自得把手牽。那邊鳥兒啾翩翩,饞得老漢望望天。
一群大雁飛南邊,縷縷白云盈淡淡。泥土散發芳香味,金黃黃的波瀾涌眼前。
青山巍峨峻奇美,雄偉壯觀勝畫卷。秋韻悠悠天籟合,清風也隨秋天歡。
又盼坡上歆天象,緋紅的彩霞染心間。家鄉的秋天真是美呀。山山水水美輪美奐。
簡介: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特點: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表示思念家鄉的詩句有
關于思念家鄉的古詩詞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3、《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4、《冬日山居思鄉》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云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5、《云夢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
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
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6、《鄉思》 唐·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7、《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8、《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9、《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10、《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11、《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12、《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13、《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6、《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7、《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18、《竹枝》 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19、《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20、《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1、《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3、《送吳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齡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
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 24、《望驛臺》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25、《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26、《人日思歸》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27、《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8、《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