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形容老年人生活的詩詞及成語有哪些
1、白發紅顏 成語典故: 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
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 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2、白首相知 成語典故: 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成語出處: 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 翻騰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相知,按劍同袍。” 3、白首之心 成語典故: 老年時的壯志。
成語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 不墜青云之志。”其他:返老還童皓首蒼顏鶴發童顏黃發垂髫老蚌生珠老馬戀棧遲暮之年垂暮之年風前殘燭風中之燭老天拔地老嫗能解童顏鶴發。
有關形容老年人生活的詩詞及成語
1、白發紅顏 成語典故: 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
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2、白首相知 成語典故: 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成語出處: 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相知,按劍同袍。” 3、白首之心 成語典故: 老年時的壯志。
成語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其他: 返老還童 皓首蒼顏 鶴發童顏 黃發垂髫 老蚌生珠 老馬戀棧 遲暮之年 垂暮之年 風前殘燭 風中之燭 老天拔地 老嫗能解 童顏鶴發。
找一些描寫老年生活詩詞有沒有些描寫老年生活的詩詞
一、《龜雖壽 》 (魏)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神釋》 (東晉 )陶淵明
大鈞無私力, 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 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 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 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圣人, 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 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 賢愚無復數。
日醉或能忘, 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 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 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三、《飲酒》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四、《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五、《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照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靜,方知不染心。
六、《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七、《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 危墻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
飄飄何所以? 天地一沙鷗。
八、《詠老贈夢得》 (唐)白居易
與君均老矣,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形容老年人的詩詞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寫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其實,這滿頭稀疏的白發是詩人憂愁勞心所 致。
杜甫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然而卻眼睜睜看著摯愛的國家一步步沉淪,這無疑是對他最沉痛、最殘忍的打擊。春來,祖國的大好河山依 舊,只是戰亂之火卻無情地蔓延,國破家亡,哀鴻遍野,連花鳥都讓人觸目驚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親人境況如何,不得而知。當時杜甫年僅46歲,本不應該有太多的白發,因為憂愁而生白發,因為憂慮而致白發脫落,以至越來越稀疏了,幾乎連簪子都插不住了。
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通過 “搔”這一個動作,把內心的焦慮彷徨和痛苦之情,極其有力地表達出來,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白發蒼蒼,憂愁郁悶的老人形象。 “塵滿面,鬢如霜”蘇軾在寫《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時,不過四十歲,卻已經“塵滿面,鬢如霜”了。
“塵滿面,鬢如霜”,簡單質樸的六個字,把作者飽經 風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來。詩人陳師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對酒贈少章》一詩中感慨道:“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說自己備受無情的現實之摧 殘,以至頭發脫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顯現紅光。這里說“發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實寫,“顏衰酒借紅”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詩人此時不過三十出 頭,本不應該有白發衰顏,只不過是借此表達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艱辛罷了。 據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于曾鞏,得到器重。
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 史,但朝廷以陳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曾鞏去世后,陳師道雖先后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在這樣的人生遭際中,詩人怎不“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呢。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詩,詩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進行細致的描寫,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安閑的老翁形象。“涼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處的背景,他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十分“安閑”。
“安閑”二字勾畫出“老翁”喜靜厭動、恬淡寡欲的形象。“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兩句,寫老翁就寢的 情景,也是“安閑”的一個具體體現。
“臥遲”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聲中“睡美”。燈滅之后,聞著窗外淅瀝的秋雨聲入眠,他的心中是 靜美的,連夢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閑的——“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烘瓶里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可他還要添香,打算 繼續躺著,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閑散的老翁形象。 末兩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以景作結,寫出老翁淡泊清凈的內心。
此時,詩人白居易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儼然“安閑一老翁”,再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自然特別淡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寫《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這首詩時,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了北方烏桓,正躊躇滿志,充滿樂觀自信的情調。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歷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作者認為神龜雖然可以活幾千年,最終仍難免一死,騰蛇雖能乘云駕 霧,最終仍不免成為土灰。 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詩人卻唱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高歌。他說,千里馬雖然形老體 衰,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顆勃勃雄心,他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息。 詩人以千里馬自比,表 達自己不應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樂觀奮發,積極進取,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這四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氣勢豪邁,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 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蘇軾在《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中則高唱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兩句,以反詰領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來,正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然而,在蘇軾看來,人的青春雖然不可再現,但人可以老當益壯,可以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往往使人煥發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樣。
這兩句振奮人心的議論,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將白發唱黃雞”,再次唱出催人奮進之曲。
人們慣用“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卻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 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有關形容老年人生活的詩詞及成語有哪些
成語:頤養天年、風燭殘年、古稀之年詩詞:魏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晉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1、頤養天年讀音:yí yǎng tiān nián解釋:指保養年壽。
出處:京劇《楊門女將》:“老太君年過百年,就該頤養天年,何必身履險地?”2、風燭殘年讀音:fēng zhú cán nián解釋:比喻隨時 可能死亡的晚年。風燭:風中燃燒的蠟燭。
出處:《古樂府·怨詩行》:“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白話釋義:一百年還沒過去;但倏地一下就停止了,好像風吹滅蠟燭那樣毫無預兆,十分迅速。
3、古稀之年讀音:gǔ xī zhī nián解釋:稀:少。指人到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白話釋義:雖然欠了很多酒債,但是該喝還得喝,人能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4、魏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白話釋義: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5、魏晉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白話釋義: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找一些描寫老年生活詩詞有沒有些描寫老年生活的詩詞
一、《龜雖壽 》 (魏)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二、《神釋》 (東晉 )陶淵明大鈞無私力, 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 豈不以我故!與君雖異物, 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 安得不相語?三皇大圣人, 今復在何處?彭祖愛永年, 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 賢愚無復數。日醉或能忘, 將非促齡具!立善常所欣, 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 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三、《飲酒》 (東晉)陶淵明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四、《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五、《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唐)孟浩然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照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靜,方知不染心。
六、《江村》 (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七、《旅夜書懷》 (唐)杜甫細草微風岸, 危墻獨夜舟。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以? 天地一沙鷗。
八、《詠老贈夢得》 (唐)白居易與君均老矣,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形容老年人的古詩詞
1、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出處: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酬樂天詠志見示》 意思:桑榆,喻日暮。是說: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里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出處:語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意思:斟起酒來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無須在節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出處:語出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意思: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出處: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即景抒情的詩《登樂游原》 意思:西下的太陽無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黃昏時刻。
兩句為千古名句。傍晚時分,詩人郁郁不樂地登上長安的樂游原,只見一輪紅日西斜,顯得無限美麗,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意謂夕陽縱好,可惜也維持不了多少時間。其中寓有詩人多少既贊賞而又惋惜的感情! 5、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出處:出自清代鄭燮的《新竹》 意思: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老年人生活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