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爭的詩句 成語故事 名人名言
關于戰爭的詩句 關于戰爭的詩句 1、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3、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和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5、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6、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七律·長征》 7、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這是奴隸!” 田間《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8、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己亥歲》 10、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11、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陳陶《隴西行》 12、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群黃金臺上意,但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雁門太守行》 1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 14、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木蘭詩》 15、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1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曹劌論戰》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詩經-君子于役》 18、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杜甫《石壕吏》 關于戰爭的名言 1、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2、戰爭在你愿意時開始,卻并不你樂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4、戰爭用伯也用黃金(奧維德) 5、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昆體良) 6、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斗為唯一美德,以求和為唯一恥辱----(肖伯納) 7、有國家就有戰爭(伯克) 8、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9、一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處于和睦狀態(休·金斯米爾) 10、戰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11、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12、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才是正義的(伯克) 13、一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里喚起神圣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16、黃金和財富是戰爭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戰爭是驕傲之子,驕傲是財富之女(喬·斯威夫特) 18、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俾斯麥) 19、霍布斯明晰地證明,所有動物都生活在一種自然的戰爭狀態中----(喬·斯威夫特) 20、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奧特) 21、戰爭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生物法則,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起調作用的東西(伯恩哈迪) 22、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戰爭是死神的盛宴(歐洲) 24、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 25、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海·約翰遜) 26、戰爭使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威·申斯通) 27、戰爭也愛吃精美的食品,他帶走好人,留下壞人----(達·湯普森) 28、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老子) 29、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30、可憐萬里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唐·張藉) 31、血戰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唐·王昌齡) 33、皇帝動刀槍,百姓遭了殃 34、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 35、叫喊戰爭的人是魔鬼的參謀(歐洲) 36、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亞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韋格蒂烏斯) 38、要進行戰爭只有一個借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西塞羅) 39、贏得戰爭只不過是使和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羅·勃朗寧) 40、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薩盧斯特) 41、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普坦漢姆) 42、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43、戰爭造就竊賊,和平。
關于戰爭的詩句以及名言警句
只有死者才能看見戰爭的結束。 ——柏拉圖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才是永恒。” 溫斯頓·丘吉爾 沒有必勝的決心,戰爭必敗無疑。”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戰爭只會舍棄膽怯的人而不是勇敢的人——阿克那里翁(古希臘抒情詩人)
相對于戰爭結束來說,我們更希望所有的戰爭本就沒有爆發。” 富蘭克林·D·羅斯福
富蘭克林·D·羅斯福,美國第32位總統(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次的總統。 戰爭才能帶來和平——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大哲學家,科學家) 決斷力與謹慎,是一個將軍必備的才能!——塔西佗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對核武器狂熱,但對道德卻一無所知的人。我們對戰爭的了解比和平多,我們對殺戮遠比挽救生命在行。”奧瑪·布萊德利將軍 回來的時候要么帶著你的盾牌要么躺在上面——一位在給兒子整裝的斯巴達的母親
真正的勇士不是天生的,而是用嚴格的訓練和鐵一般的紀律造就的
——魏及帝(Vegetius的《羅馬軍制論》(De re militari)是西方最古老的兵書、羅馬軍事的總結)
“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 弗朗索瓦·費奈隆
“在戰爭中,第二名是沒有獎賞的。” 奧瑪·布萊德利將軍
奧瑪·布萊德利,1915年畢業于西點軍校。初任喬治亞州本寧堡(Ft. Benning)步兵學校校長。后任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戰爭是外科醫生唯一真正的學校——希波克拉底(這句話讓我不寒而栗) 小不勝大,少不勝多,弱不勝強——孟子 戰爭只能帶來傷害,到頭法國仍是法國,德國仍是德國!
----阿道夫.希特勒(German)
這次戰爭我們用核子,那么下次我們只能用棍子
----愛因斯坦(German/American)
我一生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后悔的事,我們一起無數人經過一生的努力,終于為人類打開了地獄之門--遠程核打擊。
-----馮.布朗(German/American)
戰爭會造就英雄豪杰,會蕩滌一切污泥濁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戰爭。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讓自己的恐懼戰勝了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大丈夫氣概的精華。
——巴頓
關于戰爭的古詩,詩句,詞語,精辟語句,名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 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戰城南去年戰,桑干原.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兇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為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筑城備胡處,汗家還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戰無以時.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誶涂草莽,將軍空爾為.乃知兵器是兇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這是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沙場秋點兵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君已富士境,開邊一何多?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迢迢萬里馀,領我赴三軍。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樸,幾時樹功勛?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一作立)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描寫戰爭的詩詞名言有什么】
征 伐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戎機:指戰爭.若飛:象飛一樣.○南朝梁·橫吹曲辭《木蘭詩》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 旗彩:旗上的彩繪.地暗:大地陰暗潮濕.鼓聲:戰鼓之聲.○南朝陳·江總《雨雪曲》 但得將軍能百勝,不須天子筑長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唐·王維《老將行》 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將和裨將.○·王維《隴頭吟》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髑髏:死人的頭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 邊烽;邊界烽火,指邊警.○唐·盂浩然《送陳七赴西軍》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將士.刁斗:軍用炊具.公主琵琶:漢朝公主遠嫁烏孫國時彈奏琵琶曲調,樂調哀怨.○唐·李頎《古從軍行》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玉門被遮:《史記·大宛傳》載:漢武帝太初元年,軍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斷退入玉門關之路,下令軍士死戰.逐:跟隨.輕車:武帝時有輕車將軍.○唐·李頎《古從軍行》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羌笛:邊疆地區常用的樂器.出塞聲:邊疆的樂曲.○唐·李頎《古意》 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 榆關:邊塞.單chán于:漢時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唐·王昌齡《從軍行》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騮 馬:驊騮,駿馬.○唐·王昌齡《出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轅門:營門.這兩句寫沙漠地區風揚塵土,天昏地暗,軍隊半卷持紅旗,涌出軍營.○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穿金甲:磨透鐵甲.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羅布泊西.這里泛指侵擾西北地區的敵人.○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洮táo河:是黃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肅臨洮縣.吐谷yù渾:鮮卑族中一支的首領,這里指敵酋.○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齡《出塞》(又作李白詩,題為《軍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前兩句說:正在見酒想喝之時,軍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飲.后兩句表現了戰士們悲壯的心情,一說表現了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豪放氣概.○唐·王翰《涼州詞》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條支:古西域國名,即唐時的大食.兩句極寫出兵廣遠.○唐·李白《戰城南》。
關于戰爭的名言和詩歌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首戰爭詩歌: 生命成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裴多菲 也有我國古代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戰城南 去年戰,桑干原. 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兇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為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備胡處,汗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戰無以時. 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誶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器是兇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辛棄疾的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場秋點兵 馬做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涼州詞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從軍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 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 楊炯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 名言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兵者,兇器也.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曲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攻敵無備,出敵不意.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 歸師勿截,圍師必闕,窮寇勿追. 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絕地而后存. 《孫子兵法》,兵學之鼻祖,幾乎每句都是經典.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孫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戰國·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戰國·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三國·諸葛亮) 勝負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
(晉·張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爭結束。(希臘·柏拉圖)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
(法國·巴斯卡) 兵民是勝利之本。(**) 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
關于戰爭的名言名句
●戰爭從有私財產和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的,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斗爭形式(**) ●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戰爭在你愿意時開始,卻并不你樂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戰爭用伯也用黃金(奧維德) ●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昆體良) ●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斗為唯一美德,以求和為唯一恥辱----(肖伯納) ●有國家就有戰爭(伯克) ●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一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處于和睦狀態(休·金斯米爾) ●戰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才是正義的(伯克) ●一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里喚起神圣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黃金和財富是戰爭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戰爭是驕傲之子,驕傲是財富之女(喬·斯威夫特) ●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俾斯麥) ●霍布斯明晰地證明,所有動物都生活在一種自然的戰爭狀態中----(喬·斯威夫特) ●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奧特) ●戰爭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生物法則,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起調作用的東西(伯恩哈迪) ●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蒙森) ●戰爭是死神的盛宴(歐洲) ●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 ●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海·約翰遜) ●戰爭使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威·申斯通) ●戰爭也愛吃精美的食品,他帶走好人,留下壞人----(達·湯普森)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老子)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可憐萬里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唐·張藉) ●血戰乾坤赤(唐·杜甫)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唐·王昌齡) ●皇帝動刀槍,百姓遭了殃 ●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 ●叫喊戰爭的人是魔鬼的參謀(歐洲) ●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亞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韋格蒂烏斯) ●要進行戰爭只有一個借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西塞羅) ●贏得戰爭只不過是使和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羅·勃朗寧) ●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薩盧斯特) ●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普坦漢姆)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戰爭造就竊賊,和平把他們吊死(英國) ●戰爭造就竊賊,和平把他們吊死(英國) ●要和平,就得準備戰爭(歐洲) ●不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海塞)。
關于戰爭的詩句以及名言警句
只有死者才能看見戰爭的結束。
——柏拉圖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才是永恒。” 溫斯頓·丘吉爾 沒有必勝的決心,戰爭必敗無疑。”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戰爭只會舍棄膽怯的人而不是勇敢的人——阿克那里翁(古希臘抒情詩人) 相對于戰爭結束來說,我們更希望所有的戰爭本就沒有爆發。” 富蘭克林·D·羅斯福 富蘭克林·D·羅斯福,美國第32位總統(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次的總統。
戰爭才能帶來和平——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大哲學家,科學家) 決斷力與謹慎,是一個將軍必備的才能!——塔西佗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對核武器狂熱,但對道德卻一無所知的人。我們對戰爭的了解比和平多,我們對殺戮遠比挽救生命在行。”
奧瑪·布萊德利將軍 回來的時候要么帶著你的盾牌要么躺在上面——一位在給兒子整裝的斯巴達的母親 真正的勇士不是天生的,而是用嚴格的訓練和鐵一般的紀律造就的 ——魏及帝(Vegetius的《羅馬軍制論》(De re militari)是西方最古老的兵書、羅馬軍事的總結)“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 弗朗索瓦·費奈隆 “在戰爭中,第二名是沒有獎賞的。”
奧瑪·布萊德利將軍 奧瑪·布萊德利,1915年畢業于西點軍校。初任喬治亞州本寧堡(Ft. Benning)步兵學校校長。
后任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戰爭是外科醫生唯一真正的學校——希波克拉底(這句話讓我不寒而栗) 小不勝大,少不勝多,弱不勝強——孟子 戰爭只能帶來傷害,到頭法國仍是法國,德國仍是德國! ----阿道夫.希特勒(German) 這次戰爭我們用核子,那么下次我們只能用棍子 ----愛因斯坦(German/American) 我一生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后悔的事,我們一起無數人經過一生的努力,終于為人類打開了地獄之門--遠程核打擊。
-----馮.布朗(German/American) 戰爭會造就英雄豪杰,會蕩滌一切污泥濁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戰爭。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讓自己的恐懼戰勝了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大丈夫氣概的精華。
——巴頓。
戰爭的古詩詞名句,
關于戰爭的古詩詞、成語、歇后語、迷語、名言警句1、古詩詞 辛棄疾的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場秋點兵 馬做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和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 涼州詞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從軍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 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 從軍行 楊炯的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2、成語 戰無不克: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
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出處:清·昭梿《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為之辟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來數郡。”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不殆: 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
形容善于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屢戰屢敗: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速戰速決: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
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戰爭已拖了一年多,而一點看不出速戰速決的希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后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出處:《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背城一戰: 背:背向。
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后一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背水一戰: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趙軍望見而大笑。”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
指近距離搏斗。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斗。
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決一死戰: 決:決定;死:拼死。對敵人拼死決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后,與曹操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南征北戰: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能征慣戰: 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 休兵罷戰: 休、罷:停止。
停止或結束戰爭。 出處:元·孔文卿《東窗事犯》楔子:“只不過休兵罷戰還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尋。”
浴血奮戰: 形容頑強地拼死戰斗。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一:“戰士們在這十五晝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春秋無義戰: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出處:《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驍勇善戰: 勇猛,善于戰斗。
出處:《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
關于戰爭的名言,成語,詩句,故事
關于戰爭的名言1 戰爭是人類互相殘殺的工具。
2 戰爭是死神的盛宴。 3 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 4 戰爭使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
5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6 可憐萬里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唐·張藉) 7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唐·王昌齡)8 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 9 不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海塞)10 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
11 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關于戰爭的成語千軍萬馬沖鋒陷陣勢鈞力敵互相殘殺尸骨遍野血流成河望風披靡旗開得勝出奇制勝大兵壓境以少勝多關于戰爭的詩句1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2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3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4 王翰《涼州詞》 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5 清平樂《六盤山》 **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6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7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8 從軍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9 苦戰行 唐·杜甫 苦戰身死馬將軍,自云伏波之子孫。 干戈未定失壯士,使我嘆恨傷精魂。
去年江南討狂賊,臨江把臂難再得。 別時孤云今不飛,時獨看云淚橫臆。
10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關于戰爭的故事1 商周牧野之戰 前1027年(一說前1057年) 中國商、周諸侯國兼并統一國家 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部) 統一中國的戰爭 周武王參戰兵力:兵車300乘,甲士45000人,并聯合庸、蜀、羌、徽、盧、彭、濮等方國的部落的軍隊大舉討紂。
商紂王參戰軍隊17萬人。 周武王大舉伐紂,由于商紂王統治腐敗,十幾萬大軍和奴隸紛紛起義,倒戈一擊,商軍當天“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紂王自焚而死,殷朝滅亡。周武王乘勝兵分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諸侯,包括表示臣服的共652國,結束了商王朝600年的統治,確立了周王對中國的統 治。
此戰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一次著名戰例。 2 巨鹿之戰 項羽、劉邦滅秦戰爭 前208年—前206年 農民起義軍與秦王朝軍隊 為推翻秦王朝的殘酷統治 巨鹿(今河北平鄉)、碭縣(今河南夏邑)、城陽(今山東鄄城東南)、咸陽(今陜西)等地 農民起義戰爭。
3 左權一腔熱血灑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場激烈的戰斗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展開,3萬日軍精銳部隊將八路軍總部包圍于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 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人,八路軍總部領導當機立斷,分兵突圍。
幾經搏殺,八路軍總部安全突圍。但是,年僅37歲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率領部分機關干部突圍時,不幸壯烈犧牲。
作為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左權放棄了一切個人突圍的機會,舍生取義,盡忠職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太行山脈。 敵人退去后,總部警衛連戰士登上十字嶺,買了附近老鄉的棺材,找到了左權的遺體并就地掩埋。
但左權的英靈并沒有得到安息,日軍截獲到我方“左權失蹤”的電報又殺了回來,在十字嶺挖出了左權的棺材,打開后給遺體照了相,登在了敵偽報紙上。敵人的暴行一時間讓山河失色,大地舉悲,復仇的呼聲響徹華北。
1942年10月10日,八路軍總部在河北涉縣蓮花山下挑選了一塊風景秀麗之處為左權舉行公葬儀式,參加公葬的除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總部的全體同志外,還有五千多軍民。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在墓前說:“給烈士們行禮并沒有完事,今后還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報仇,第二件是報仇,第三件還是報仇。”
一時間“為左權報仇,誓將抗日戰爭進行到底”的呼聲響徹天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戰爭的詩句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