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中墨子一詞有什么來歷
《墨翟據淮南子? 說林訓》載:“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 其可以黃,可以黑。”
后人因以“墨子悲”慨嘆人之蕃惡易為外物所移,世 事多變或命運受人擺布。唐?劉駕 {白髭》詩曰:“素絲易染髭難染,璺 翟當年合泣發。”
據《墨子?非攻上 載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啼以今日殺黑龍于北方,而先 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聽,遂北。
至淄水不遂而反焉。”后人因以 “墨翟問”比喻占卜,唐?陳子昂贈嚴倉曹乞推命錄 :“非同墨翟問,空 滯殺龍州.”據《墨子?非攻截,噩子主張非攻,認為攻伐是“天下之巨 害也。”
后人因以“墨翟恥論兵”比喻 諫止征伐。唐?李白《秋夜獨座懷故山:“莊周空說劍,墨翟恥論兵。”
墨子發明的守城工具有哪些
墨子是一個精通機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時與公輸般進行的攻防演練中,已充分地體現了他在這方面的才能和造詣。他曾花費了3年的時間,精心研制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他又是一個制造車輛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時間內造出載重30石的車子。他所造的車子運行迅速又省力,且經久耐用,為當時的人們所贊賞。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幾乎諳熟了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術,并有不少創造。在《墨子》一書中的“備城門”、“備水”、“備穴”、“備蛾“、“迎敵祠”、“雜守”等篇中,他詳細地介紹和闡述了城門的懸門結構,城門和城內外各種防御設施的構造,弩、桔槔和各種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藝,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構筑技術。
麻煩采納,謝謝!
來一首寫墨子兼愛非攻的古詩要文言
更多非攻《墨 子》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②,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③,上為政者④得則罰之.此何也?以⑤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⑥,其不義⑦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⑧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⑨虧人愈多,其不仁茲⑩甚,罪益厚⑾.至入人欄廄⑿,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⒄,則弗⒅知非,從而譽之⒆,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⒇,殺十人,十重21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22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23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24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25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26,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28。
墨子的什么詩句告訴我們“物無全美,人無完人”
愚之知有以賢于人,而愚豈可謂知哉?(《墨子·公孟》)
智者的過失是上帝對人的警告,智者也是人,不是神,人無完人,錯誤
總是難免的。
所以說,智者不必為一兩次的失敗而垂頭喪氣,失去信心。天生我才必
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才是大家氣魄,英雄本色。愚者更不必為一兩次
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尾巴翹到天上去,若如此,更顯出其荒唐可笑。 在
生活中經常看到昏庸無能之輩飛揚跋扈,才識卓越之人倍受欺凌,此等事情
,歷朝歷代還少見嗎?
愚者在兩個方面有著天生的特長,令智者望塵莫及恐怕這是其生存的理
由。一是嫉賢妒能,二是自以為是。在自然社會面前,智者優勢明顯,但智
者與愚者對決時,愚者卻時常能戰而勝之。
智者的心思全在人生的大問題上,想的是天下興亡,成功立業,探索的
是宇宙的變化、自然的道理;而愚者的心思全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計較
,自己做不了大事,見到別人做大事卻心里癢癢,抓住智者的一點小辮子就
大做文章,以此來證明自己的高明。
智者懂得太多道理,他們常常是一個或幾個方面技術上的專家,是出色
的工藝師、農藝師、藝術家、發明家等等,任何粗糙的東西,經過他們的掇
弄,就會煥然一新,成為了不起的珍品。這令愚者非常不快。愚者于是想方
設法、雞蛋里頭挑骨頭,對智者的杰作橫挑鼻子豎挑眼。譬如說陶瓷制品雖
然好看,可惜沒有鐵制的堅硬,等等,仿佛自己一下子擊敗了智者,由此獲
得一種心理滿足和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