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安”的詩句有哪些
在很多名句里的“安”字是用來反問的,具體如下:
月圓以復缺,不見長安客。古道白于霜,沙滅行人跡。——《高樓望月》--納蘭性德
林慮雙童長不食,江郎三子夢還家。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共煙霞。—《江郎山》--白居易
袁安久絕千人望,春破還思綺一端。——《又用韻春雪》---陳與義
卻看詩書安隱在,竹籬陰里得時開。——《再賦》--陳與義
過眼幾浮煙,關身一禪床。教我安心法,入鳥不亂行。——《游峴山次韻三首》--陳與義
出處殊途聽所安,山林何得賤衣冠。華歆一擲金隨重,大是渠儂被眼謾。——《論詩三十首》--元好問
倦鳥冀安巢,風林無靜柯。——《旅興》--劉基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四言詩》--**
鞭炮聲響起燈籠掛起時我就會想起宋代詩人王石安得詩句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形容“歸期”的詩句有哪些
1. 君問歸期未有期——李商隱 《夜雨寄北》
2. 尊前擬把歸期說——歐陽修 《玉樓春》
3. 紅箋小寫問歸期——晏幾道 《浣溪沙》
4. 爭奈歸期未可期——晏幾道 《鷓鴣天·十里樓臺倚翠微》
5. 歸期安得信如潮——納蘭性德 《浣溪沙》
6. 已恨歸期晚——柳永 《清平樂·繁華錦爛》
7. 1、《夜雨寄北》(唐代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 2、《綺懷》(清 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9. 3、春望(唐代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0. 4、錢塘湖春行(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1. 5、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達“想讓生活安定下來”的詩句有哪些
表達“想讓生活安定下來”的詩句如下:
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二《安定城樓》
唐代: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三《仁和里雜敘皇甫湜》
唐代:李賀
大人乞馬癯乃寒,宗人貸宅荒厥垣。
橫庭鼠徑空土澀,出籬大棗垂珠殘。
安定美人截黃綬,脫落纓裾暝朝酒。
四《題安定張使君》
唐代:韋莊
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成丹始見金無滓, 沖斗方知劍有神。
五《飲酒》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