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關于24節氣的詩歌?比如說夏至、霜降、大寒這些的,常常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后,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暑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兩天。
關于寒露節氣的詩詞有哪些
和寒露有關的詩詞,作者,以及出處,先整理了40個,如下:
1、曉菊泫寒露 唐李賀 《感諷六首》
2、娟娟寒露中 唐王昌齡 《齋心》
3、凄凄寒露零 唐白居易 《池上》
4、赤梨葡萄寒露成 唐杜甫 《解悶十二首》
5、置在迎風寒露之玉壺 唐杜甫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
6、寒露下深宮 唐皇甫冉 《相和歌辭·婕妤怨》
7、氣引迎寒露 唐李嶠 《晚景悵然簡二三子》
8、圣藻垂寒露 唐沈佺期 《幸白鹿觀應制》
9、九月寒露白 唐韓翃 《魯中送魯使君歸鄭州》
10、寒露日夜結 唐獨孤及 《海上寄蕭立》
11、一林寒露紫梨繁 唐盧綸 《晚次新豐北野老家書事呈贈韓質明府》
12、曉來寒露 宋沈唐 《望南云慢》
13、寒露風細 宋蘇軾 《水龍吟·小溝東接長江》
14、酌寒露 宋 吳泳 《賀新涼/賀新郎》
15、憶山中、松寒露冷 宋葛長庚 《賀新郎·月插青螺髻》
16、曉來寒露滴疏桐 宋無名氏 《一叢花》
17、滴寒露、研朱點易 宋方岳 《滿江紅·曉傍蒼崖》
18、玉燭降寒露 唐武元衡 《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
19、亭亭寒露朝 唐韓愈 《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呈一二知舊》
20、新開寒露叢 唐韓愈 《木芙蓉》
21、溽彩寒露濃 唐柳宗元 《巽公院五詠·芙蓉亭》
22、曉菊泫寒露 唐李賀 《感諷六首》
23、寒露落空中 唐姚合 《文宗皇帝挽詞三首》
24、月軒寒露滋 唐許渾 《送魚思別處士歸有懷》
25、九江寒露夕 唐李群玉 《桑落洲》
26、淡煙寒露黃昏 元劉秉忠 《踏莎行·碧水東流》
27、遐想廣寒露 元白樸 《水調歌頭 用前韻》
28、寒露凈毛骨 宋王安石 《古意》
29、開跗寒露側 南北朝沈約 《芳樹》
30、月冷松寒露滿襟 宋白玉蟾 《詩一首》
31、離披寒露下宋 蘇轍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荻浦》
32、夜來寒露已為霜 宋郭印 《秋日即事八首》
33、凄凄寒露下 宋黎廷瑞 《雜感六首》
34、正似玉壺寒露冰 宋 李廌 《送蘇伯達之官西安七首》
35、寒露綴衰草 宋邵雍 《秋懷三十六首》
36、白露寒露節 宋釋文準 《偈十二首》
37、山寒露風棱 宋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38、菊色滋寒露 宋吳芾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
39、薄薄輕輕寒露雨 宋俞桂 《即事》
40、微月兼寒露 宋張繼先 《題度儀堂四首》
關于寒露節氣的詩
寒露 七律 蓼紅如炬照平原,疇野新開刈稻鐮。
戶戶盈倉童叟樂,車車滿載馬牛歡。 村夫賀歲佳醪飲,墨客登樓錦句聯。
一季風調兼雨順,憑詩禱祝舜堯天。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7個節氣,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
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且帶寒意。中國大部地區天氣涼爽,雨水減少,秋熟作物將先后成熟。
史書記載 “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由于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趁天晴要抓緊采收棉花,遇降溫早的年份,還可以趁氣溫不算太低時把棉花收回來。江淮及江南的單季晚稻即將成熟,雙季晚稻正在灌漿,要注意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
南方稻區還要注意防御“寒露風”的危害。 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
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諺曰“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可見到了寒露,天氣轉涼。
諺語又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一過,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就應注重足部保暖。
關于寒露節氣的詩詞有哪些
《池上》,原文: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譯文:涼風習習,晨露清冷,蘭花凋零,荷葉雖殘破依然帶綠,一只鶴獨自棲息在沙灘上,螢火蟲雙雙飛舞在水面上。
作者自認為寥落無奈,還是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見眼前景象。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擴展資料 一、“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
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
二、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此詩可作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關于寒露的詩句有
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譯文:平時在紅塵中見到月亮,心都能清靜下來,何況是在這清秋時節的神仙洞府間?凝聚起來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墜落下來,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處。
2、《巽公院五詠》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譯文:新亭俯倚紅色的欄桿,四周開滿了美麗的芙蓉。晨風把清香吹送遠處,濕潤的彩花沾滿露珠。
3、《.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齡 深林秋水近日空,歸棹演漾清陰中。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
譯文:本詩第三句是議論,直言離別之愁緒無窮無盡。第四句轉而寫景,寫寒露下落,草根間傳來昆蟲凄涼的悲鳴。
結句寓離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4、《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代:嚴維 上客南臺至,重陽此會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 譯文:充分運用唐代的詩詞,突出描寫下一句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的詩句形象化,開頭和結尾的元素正好結合,受世人的關注和歡欣鼓舞。
5、《別妻》 唐代:陳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吟。
譯文:這天晚上他對妻子說: “我的考期已近不可在家久留馬上要泛舟北上”于是吟詩一首贈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關于寒露的詩句有
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譯文:平時在紅塵中見到月亮,心都能清靜下來,何況是在這清秋時節的神仙洞府間?凝聚起來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墜落下來,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處。
2、《巽公院五詠》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譯文:新亭俯倚紅色的欄桿,四周開滿了美麗的芙蓉。晨風把清香吹送遠處,濕潤的彩花沾滿露珠。
3、《.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齡
深林秋水近日空,歸棹演漾清陰中。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
譯文:本詩第三句是議論,直言離別之愁緒無窮無盡。第四句轉而寫景,寫寒露下落,草根間傳來昆蟲凄涼的悲鳴。結句寓離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4、《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代:嚴維
上客南臺至,重陽此會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
譯文:充分運用唐代的詩詞,突出描寫下一句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的詩句形象化,開頭和結尾的元素正好結合,受世人的關注和歡欣鼓舞。
5、《別妻》
唐代:陳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吟。
譯文:這天晚上他對妻子說: “我的考期已近不可在家久留馬上要泛舟北上”于是吟詩一首贈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關于大寒節氣的古詩詞】
題浮光丘家山寺年代:【宋】 作者:【王之道】古寺鐘鳴漏向殘,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陰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溪水斷流寒凍合,野田飛燒曉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懷親眼欲酸.和仲蒙夜坐年代:【宋】 作者:【文同】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游慈云年代:【宋】 作者:【陳著】老懷不與世情更,才說閑行興翼然.微濕易乾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尋梅山自妍.笑問松邊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用夾谷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宋) 方回極目無窮六合寬,仰天如以渾儀觀.日躔箕斗逢長至,月宿奎婁屆大寒.肘后方多難卻老,杯中物到莫留殘.來年七十身猶健,容膝歸歟亦易安.永樂沽酒(宋) 方回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幣破慳捐一券,瓦壺絕少約三升.村沽太薄全如水,凍面微溫尚帶冰.爨仆篙工莫相訝,向來曾有肉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