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最長的頭發的詩句z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的~我以前看到過 今天上網時恰好看到樓主提問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寫的了啊: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么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描寫白發的詩詞
嘆白發 王維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嘆白發 韋應物
還同一葉落,對此孤鏡曉。絲縷乍難分,楊花復相繞。
時役人易衰,吾年白猶少。
嘆白發 岑參
白發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兩鬢上,更較數莖多。
白發嘆 盧綸
發白曉梳頭,女驚妻淚流。不知絲色后,堪得幾回秋。
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權德輿
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
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
和韓侍御白發 權德輿
白發今朝見,虛齋曉鏡清。乍分霜簡色,微映鐵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嘆,正遇太階平。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柳宗元
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
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鏡中嘆白發 呂溫
年過潘岳才三歲,還見星星兩鬢中。
縱使他時能早達,定知不作黑頭公。
有關白色的詩句
1、唐代王維《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譯文:清澈見底的白色的石淺灘,嫩綠的蒲草可以滿把采摘。一群少女住在綠水兩旁,趁著皎潔的月色洗衣浣紗。
2、唐代李白《觀放白鷹二首》
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
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
寒冬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萬里高。
譯文:八月的北疆,風高氣爽,北疆的老鷹全身是白色如錦的羽毛。單獨飛行的時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飄,可是它卻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3、唐代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譯文:白色的浪花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4、唐代李白《白胡桃》
紅羅袖里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譯文:剛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繡花紅衣袖襯托一個白晃晃的東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盤里卻什么也看不到了?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經以后,從手腕上退下的晶瑩剔透的水晶珠。
5、明代王世貞《登太白樓》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譯文:我聽說從前李白曾獨自登上這樓臺,吟詠詩作。他一來到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傳。白色的云彩悠悠的飄著,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潔升起,秋色宜人。潺湲的濟水流淌,盡閱古今,卻是再找不到那曾來過的人了。
跟白發有關的詩句
紅顏暗老白發新。唐代詩人 白居易
白發為老年人的尊榮。 白發名言《圣經》 《圣經》
白發并不等于是智慧。希臘詩人 米南德
朱顏君未老,白發我先秋。
唐·李白《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
唐代詩人 李白 《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唐代詩人 李白 《秋浦歌》
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關于白發的名言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白發難道也有種子嗎?一個個在醒來的時候都載上了。表示對白發、時間、人生的感慨。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宋·范仲淹《漁家傲》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 《漁家傲》
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
見唐·杜牧《送友人》。
唐代詩人 杜牧 《送友人》
憂來令白發,誰云愁可任。唐代大臣 張柬之
勿以朱顏好,而忘白發侵。 白發名言唐朝詩人 李端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唐·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晚唐詩人 唐溫如 《題龍陽縣青草湖》
形容頭發的詩句
無題 李商隱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經古行宮 杜牧
先皇一去無回駕,紅粉云環空斷腸。
長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恃寵 曹鄴
三十六宮女,髻鬟各如鴉。
河湟 杜牧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
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贈溪翁 王建
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
傷春 陳與義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北來人 劉克莊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南歌子 溫庭筠 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菩薩蠻 馮延巳
玉箏彈未徹,鳳髻鸞釵脫。
菩薩蠻 馮延巳
欹鬟墮髻搖雙槳,采蓮晚出清江上。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山坡羊 王實甫
云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一覺傷春睡。
關于白發的詩句
嘆白發 王維我年一何長。
鬢發日已白。俯仰天地間。
能為幾時客。惆悵故山云。
俳徊空日夕。何事與時人。
東城復南陌。白發 白居易白發知時節,暗與我有期。
今朝日陽里,梳落數莖絲。家人不慣見,憫默為我悲。
我云何足怪,此意爾不知。凡人年三十,外壯中已衰。
但思寢食味,已減二十時。況我今四十,本來形貌羸。
書魔昏兩眼,酒病沉四肢。親愛日零落,在者仍別離。
身心久如此,白發生已遲。由來生老死,三病長相隨。
除卻念無生,人間無藥治。櫻桃花下嘆白發 白居易逐處花皆好,隨年貌自衰。
紅櫻滿眼日,白發半頭時。倚樹無言久,攀條欲放遲。
臨風兩堪嘆,如雪復如絲。白發 白居易雪發隨梳落,霜毛繞鬢垂。
加添老氣味,改變舊容儀。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
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白發 白居易白發生來三十年,而今須鬢盡皤然。
歌吟終日如狂叟,衰疾多時似瘦仙。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閑游即醉眠。嘆白發 王維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發 韋應物還同一葉落,對此孤鏡曉。
絲縷乍難分,楊花復相繞。時役人易衰,吾年白猶少。
嘆白發 岑參白發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兩鬢上,更較數莖多。
白發嘆 盧綸發白曉梳頭,女驚妻淚流。不知絲色后,堪得幾回秋。
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權德輿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
和韓侍御白發 權德輿白發今朝見,虛齋曉鏡清。乍分霜簡色,微映鐵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嘆,正遇太階平。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柳宗元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鏡中嘆白發 呂溫年過潘岳才三歲,還見星星兩鬢中。縱使他時能早達,定知不作黑頭公。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上陽白發人 元稹天寶年中花鳥使,撩花狎鳥含春思。滿懷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樓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闈不得偷回避,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垂淚。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宮作宮婢。
御馬南奔胡馬蹙,宮女三千合宮棄。宮門一閉不復開,上陽花草青苔地。
月夜閑聞洛水聲,秋池暗度風荷氣。日日長看提眾門,終身不見門前事。
近年又送數人來,自言興慶南宮至。我悲此曲將徹骨,更想深冤復酸鼻。
此輩賤嬪何足言,帝子天孫古稱貴。諸王在合四十年,七宅六宮門戶閟。
隋煬枝條襲封邑,肅宗血胤無官位。王無妃媵主無婿,陽亢陰淫結災累。
何如決雍順眾流,女遣從夫男作吏。上陽白發人-愍怨曠也 白居易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馀人,零落年深殘此身。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歌。白發吟 杜荀鶴一莖兩莖初似絲,不妨驚度少年時。
幾人亂世得及此,今我滿頭何足悲。九轉靈丹那勝酒,五音清樂未如詩。
家山蒼翠萬余尺,藜杖楮冠輸老兒。白發 齊己莫染亦莫鑷,任從伊滿頭。
白雖無耐藥,黑也不禁秋。靜枕聽蟬臥,閑垂看水流。
浮生未達此,多為爾為愁。喜白發 王冕眉間黃色未為奇,好是梳頭滿面絲。
從古其誰能脫略,于今得此可愉怡。絕憐雪色照明鏡,更喜霜花襯接縭。
萬事為他最公道,老來鑷白是兒癡。白發 陸游白發今年一倍增,閉門養此老無能。
牛羊被野霜天晚,禾稼連云歲事登。未午舂炊余脫粟,乍寒包裹有粗繒。
自憐未廢詩中業,父子蓬窗共一燈。白發 陸游白發千莖綠鬢稀,臥看鵷鷺刺天飛。
平生竊鄙貢公喜,故里但思陶令歸。清坐了無書可讀,殘年賴有佛堪依。
君看世事皆虛幻,屏酒長齋豈必非!白發 陸游疾病侵壯年,發恐不及白;偶賴針石功,寓世成久客。行年垂七十,霜雪紛滿幘,耳目雖已衰,亦未與人隔。
濯纓千頃湖,送老五畝宅。大布縫長衫,東阡復南陌。
白發 陸游我生實多邅,九折行晚途。憂傷日熏心,驚見頰與顱。
稍生秋風時,競出寒雨余。星星初尚稀,戢戢不可除。
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蓬枯有再綠,念我豈得如。
平昔樂方外,固與功名疏。投鑷三嘆息,金丹豈無書!白發 陸游蕭蕭白發濯洽浪,剡曲西南一草堂。
飲水讀書貧亦樂,杜門養病老何傷。已成五畝扶犁叟,誰記三朝執戟郎!正似籬邊數枝菊,歲殘猶復耐冰霜。
病起鏡中見白發此去七十無十寒暑矣偶得長句 陸游短鬢蕭條失故青,人間真似宿郵亭。正令寬作十年夢,安用更留三日醒。
覆瓿書成空自苦,擊轅歌罷遣誰聽?客來若覓衰翁處,睡起悠然倚素屏。嘲白發 王安石久應飄轉作蓬飛,眷惜冠巾未忍違。
種種春風吹不長,星星。
有沒有描寫頭發的詩句呢
李白詩《秋浦歌十七首·白發三千丈(其十五)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這是一首抒憤詩。
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出來,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
單看“白發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古典詩歌里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
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
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求和白發有關的詩句
嘆白發 王維我年一何長。
鬢發日已白。俯仰天地間。
能為幾時客。惆悵故山云。
俳徊空日夕。何事與時人。
東城復南陌。白發 白居易白發知時節,暗與我有期。
今朝日陽里,梳落數莖絲。家人不慣見,憫默為我悲。
我云何足怪,此意爾不知。凡人年三十,外壯中已衰。
但思寢食味,已減二十時。況我今四十,本來形貌羸。
書魔昏兩眼,酒病沉四肢。親愛日零落,在者仍別離。
身心久如此,白發生已遲。由來生老死,三病長相隨。
除卻念無生,人間無藥治。櫻桃花下嘆白發 白居易逐處花皆好,隨年貌自衰。
紅櫻滿眼日,白發半頭時。倚樹無言久,攀條欲放遲。
臨風兩堪嘆,如雪復如絲。白發 白居易雪發隨梳落,霜毛繞鬢垂。
加添老氣味,改變舊容儀。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
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白發 白居易白發生來三十年,而今須鬢盡皤然。
歌吟終日如狂叟,衰疾多時似瘦仙。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閑游即醉眠。嘆白發 王維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發 韋應物還同一葉落,對此孤鏡曉。
絲縷乍難分,楊花復相繞。時役人易衰,吾年白猶少。
嘆白發 岑參白發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兩鬢上,更較數莖多。
白發嘆 盧綸發白曉梳頭,女驚妻淚流。不知絲色后,堪得幾回秋。
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權德輿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
和韓侍御白發 權德輿白發今朝見,虛齋曉鏡清。乍分霜簡色,微映鐵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嘆,正遇太階平。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柳宗元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鏡中嘆白發 呂溫年過潘岳才三歲,還見星星兩鬢中。縱使他時能早達,定知不作黑頭公。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上陽白發人 元稹天寶年中花鳥使,撩花狎鳥含春思。滿懷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樓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闈不得偷回避,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垂淚。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宮作宮婢。
御馬南奔胡馬蹙,宮女三千合宮棄。宮門一閉不復開,上陽花草青苔地。
月夜閑聞洛水聲,秋池暗度風荷氣。日日長看提眾門,終身不見門前事。
近年又送數人來,自言興慶南宮至。我悲此曲將徹骨,更想深冤復酸鼻。
此輩賤嬪何足言,帝子天孫古稱貴。諸王在合四十年,七宅六宮門戶閟。
隋煬枝條襲封邑,肅宗血胤無官位。王無妃媵主無婿,陽亢陰淫結災累。
何如決雍順眾流,女遣從夫男作吏。上陽白發人-愍怨曠也 白居易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馀人,零落年深殘此身。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歌。白發吟 杜荀鶴一莖兩莖初似絲,不妨驚度少年時。
幾人亂世得及此,今我滿頭何足悲。九轉靈丹那勝酒,五音清樂未如詩。
家山蒼翠萬余尺,藜杖楮冠輸老兒。白發 齊己莫染亦莫鑷,任從伊滿頭。
白雖無耐藥,黑也不禁秋。靜枕聽蟬臥,閑垂看水流。
浮生未達此,多為爾為愁。喜白發 王冕眉間黃色未為奇,好是梳頭滿面絲。
從古其誰能脫略,于今得此可愉怡。絕憐雪色照明鏡,更喜霜花襯接縭。
萬事為他最公道,老來鑷白是兒癡。白發 陸游白發今年一倍增,閉門養此老無能。
牛羊被野霜天晚,禾稼連云歲事登。未午舂炊余脫粟,乍寒包裹有粗繒。
自憐未廢詩中業,父子蓬窗共一燈。白發 陸游白發千莖綠鬢稀,臥看鵷鷺刺天飛。
平生竊鄙貢公喜,故里但思陶令歸。清坐了無書可讀,殘年賴有佛堪依。
君看世事皆虛幻,屏酒長齋豈必非!白發 陸游疾病侵壯年,發恐不及白;偶賴針石功,寓世成久客。行年垂七十,霜雪紛滿幘,耳目雖已衰,亦未與人隔。
濯纓千頃湖,送老五畝宅。大布縫長衫,東阡復南陌。
白發 陸游我生實多邅,九折行晚途。憂傷日熏心,驚見頰與顱。
稍生秋風時,競出寒雨余。星星初尚稀,戢戢不可除。
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蓬枯有再綠,念我豈得如。
平昔樂方外,固與功名疏。投鑷三嘆息,金丹豈無書!白發 陸游蕭蕭白發濯洽浪,剡曲西南一草堂。
飲水讀書貧亦樂,杜門養病老何傷。已成五畝扶犁叟,誰記三朝執戟郎!正似籬邊數枝菊,歲殘猶復耐冰霜。
病起鏡中見白發此去七十無十寒暑矣偶得長句 陸游短鬢蕭條失故青,人間真似宿郵亭。正令寬作十年夢,安用更留三日醒。
覆瓿書成空自苦,擊轅歌罷遣誰聽?客來若覓衰翁處,睡起悠然倚素屏。嘲白發 王安石久應飄轉作蓬飛,眷惜冠巾未忍違。
種種春風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