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雨的詩句
1、出處: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
2、全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注釋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
問一聲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⑴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⑵紛紛:形容多。
⑶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⑷借問:請問。
⑸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4、寫作背景
此詩首見于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注明出唐詩,后依次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托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清明時節雨,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賞析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
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怎見得呢?“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
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斷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嗎?不是的。
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清明這個節日,在古人感覺起來,和我們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
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風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公子王孫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復雜的。
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
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么詩人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
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問題也發生了。怎么辦呢?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
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里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
于是,向人問路了。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并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
我們看《小放牛》這出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但我們讀詩的人,切不可處處拘守字面意義,認為杏花村一定離這里還有十分遙遠的路程。
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
《紅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說,“我這里,用手兒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幾戶人家,那楊柳樹上掛著一個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從這里脫化出來的。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實際生活中,問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
在詩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
清明時節的雨的詩句
1、出處: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2、全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3、注釋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
問一聲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⑴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
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⑵紛紛:形容多。⑶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⑷借問:請問。⑸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4、寫作背景此詩首見于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注明出唐詩,后依次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托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清明節關于雨的詩句
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云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下雨的詩句
下雨的詩句有: 1、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2、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3、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4、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5、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6、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暝》 7、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8、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____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9、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0、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1、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12、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1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14、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16、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7、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18、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20、風淅淅,雨纖纖。
難怪春愁細細添。——納蘭性德《赤棗子·風淅淅》 21、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22、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23、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蔣捷《虞美人·聽雨》 24、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2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27、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28、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岳飛《滿江紅·寫懷》 2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0、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范成大《喜晴》 31、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
——趙秉文《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32、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33、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葉清臣《賀圣朝·留別》 34、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 有約》 35、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36、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7、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38、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39、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40、移舟去。未成新句。
一硯梨花雨。——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41、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翁卷《鄉村四月》 42、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陳文述《夏日雜詩》 43、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4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45、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韋莊《臺城》 46、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47、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48、柳絮風輕,梨花雨細。——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 49、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50、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王建《雨過山村》。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清明時節下雨詩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