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蟬字的詩句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范《后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關于蟬的詩句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早蟬 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村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白居易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
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白發生頭速,青云入手遲。
無過一杯酒,相勸數開眉
用詩句贊美蟬
1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jiè)秋風。
唐 虞世南●蟬
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2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在獄詠蟬》駱賓王
蟬兒啊,清晨露水太重,你雖雙翼輕盈,卻難振翅向高處飛進,到黃昏,冷風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風聲掩沉。 你——枉居高樹啜飲清露,可濁世昏昏,無人相信那高潔冰清,哎,又還能有誰為我表白皎皎廉潔的一顆心。
其實寫蟬的詩歌很多,要貼會有一大堆,我不往下貼了,意義不大,因為很多以蟬為題或為意象的詩歌,其實大多數是作者借蟬表達自己孤獨清冷卻潔身自傲的心境,本意不是贊美蟬兒,如果硬要算是贊美 那自然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了”這一句了。
描寫蟬的詩句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
“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唐. 司空曙《新蟬》)。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唐 白居易《早蟬》)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唐 劉禹錫《答白刑部聞新蟬》)
“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宋 楊萬里《聽蟬》)
“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 (宋 劉克莊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唐 雍陶《蟬》)
帶蟬字的詩句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靜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范《后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
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帶有蟬的詩句有哪些
《詠蟬 / 在獄詠蟬》
唐代: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作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
宋代:晏殊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
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
唐代:毛文錫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
黃陵廟側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
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