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湖的詩句有哪些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風景綺麗。全詩先寫“晴”,次寫“雨”,最后兩句結合起來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語贊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
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論。湖因詩而名“西子湖”,可證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謂“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為譽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則寓乎其間乎?可見古人比類之工,寓諷之隱:不言西湖無有丈夫氣,但借其聲稱以譽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轉色,褒、貶易位,他從詩里看到的是“西湖無有丈夫氣”。
莫非此公讀詩,喜歡頭朝下、腳朝上“拿大頂”,何以其所見翻了個兒?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畫其意。想及此,附記之。
注釋:
[飲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蕩漾、波光閃閃的樣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嵐迷蒙的樣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國的美女。[相宜]適合。
詩意:
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里,山巒在細雨中迷蒙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描寫西湖的詩句是什么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貿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歌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陽里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雷峰夕照
[元]尹廷高
煙光山色淡演錢,千尺浮圖兀倚空。
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
蘇堤春曉
[明]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曲院風荷
[明]王瀛
古來曲院枕蓮塘,風過猶疑醞釀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錦裳零落怯新涼。
雙峰插云
[清]陳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兩峰相對不相連。
晚來新雨湖中過,一片癡云鎖二尖。
湖心亭
[清]許承祖
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
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黨。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平湖秋月
[宋]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涌金門見柳
[元]貢性之
涌金門外柳如金,三日不來成綠陰。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屏晚鐘
[明]萬達甫
玉屏青障暮煙飛,給殿鐘聲落翠微。
小徑殷殷驚鶴夢,山增歸去扣柴扉。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張
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
花港觀魚
[清]許承祖
水上新紅漾碧虛,盧園景物盡邱墟。
就中只覺游魚樂,我亦忘機樂似魚。
西湖柳枝詞
[清]田庶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
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仲夏夜之夢垂柳依依西湖暖風醉游人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水光瀲艷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頭研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黃帽璃頭肪,夾道青煙雀尾爐
西湖的詩句,要具體,要解釋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蘇軾】 年代:【宋】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廟。)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作者簡介蘇軾(公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于舊黨。
在新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果卒于常州。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二 . 背景資料蘇軾于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馳名中外。
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并筑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
這一首作于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共兩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三.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歌。這一天,詩人到西湖游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
后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西湖正如那儀態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艷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
前兩句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所呈現的不同的美態。第一句描寫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贊美雨天的山色,兩句從剛晴又雨的具體情景著筆,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準確描繪。
「瀲滟」、「空蒙」等詞用得極精當、傳神。詩人這兩句固然是寫當日游湖時「初晴后雨」的眼前實景,但他沒有平素對西湖詳細的觀察和別有會心的領略,相信很難這樣提綱而總括其全。
第三、四句,詩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說明西湖在任何時候都不減豐姿。詩人心與景會,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聯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
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詩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
全詩構思高妙,概括性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
五、譯文: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
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誰知道有關西湖的詩句啊
靈 隱 (黃文中) 山水多奇蹤,二澗春淙一靈鷲; 天地無凋換,百頃西湖十里源。
詠西湖 (程琳) 西湖多勝景,飛蓋喜相陪。 暑氣迎秋盡,江聲向夕來。
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如畫圖, 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 青圖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西湖竹枝詞 儂家住在涌金門, 青見高峰白見云。 嶺上已無丞相宅, 湖邊猶有岳王墳。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去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絕 句 江山也要偉人扶, 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于雙少保, 人間始覺重西湖。 別西湖 聞說西湖可樂饑, 十年勞我夢中思。
湖邊欲買三間屋, 問遍人家不要詩。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贊美西湖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西湖的詩句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張岱《湖心亭看雪》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題湖上》西湖雨后,綠波兩岸平拍。 —— 程必《念奴嬌(憶先廬春山之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音: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dàn zhuāng nóng mò zǒng xiàng yí 】 釋義: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讀音: 【chóng zhēn wǔ nián shí èr yuè ,yú zhù xī hú 】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讀音: 【wèi néng pāo dé háng zhōu qù ,yī bàn gōu liú shì cǐ hú 】 釋義:春色如此秀麗,作者不愿離開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這風景如畫的西湖。 “西湖雨后,綠波兩岸平拍”,讀音: 【xī hú yǔ hòu ,lǜ bō liǎng àn píng pāi 】。
贊美西湖的詩句有哪些
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 趙子昂 (元) - 《岳鄂王墓》 ?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林升 (宋) - 《題臨安邸》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 (宋)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蘇軾 (宋) - 《飲湖上,初晴后雨》 ? 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 林稹 (宋) - 《冷泉亭》 ?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 - 陳德武 (宋) - 《水龍吟 西湖懷古》 ? 春來南國花如繡,雨過西湖水似油 - 曹明善 (元) - 《喜春來》。
求一些有關西湖的詩句
宋鄭清之有詩句云:“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六和塔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我即興寫了一首詩:“小雨淡霧景朦朧,游船輕入西湖中。
碧波方圓五公里, 滿湖詩句惹秋風。 ”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佳作更具神韻和特色。
他寫道:“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這首七絕,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山影送斜輝/波光迎素月” “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云。 一代繁華如昨日,御街燈火月紛紛。”
元代詩人薩都刺描寫杭州清河坊的詩句, 杭州樓外樓菜館 “西湖醋魚何時美,獨數杭州樓外樓”。 有詩人留下詩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饈里鮮,他日腰纏三萬貫,看舞越姬學醉仙。
” 孟浩然有《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詩: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南宋楊萬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紅凈,不遣潮頭過富春”的詩句。宋代曾在富陽石頭山(今鸛山)設觀濤所;而元代楊維楨“風送江聲萬里潮”正是在這一帶的記載;清代陳子瀾《恩波橋詩》又有“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劉克莊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隨逐客到嚴州”;南宋謝翱又有“潮信到嚴灘”的詩句(這里所指的嚴灘即嚴子陵釣臺一帶的急流險灘);元代仇遠有“直上嚴灘勢始平”;而清代黃仲則更有“海潮連日大,直過子陵灘”的詩句。 飛來峰,是靈隱地區的主要風景點。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蘇東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潭”的詩句稱道龍井的山泉。
廣東籍革命老前輩**元帥的一首詩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 ”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宋代楊萬里的那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動人的詩句,真可謂西湖詠荷詩中的千古絕唱了! 古時的白樂天守杭時有:“繞郭荷花三十里”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稱之:“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
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宋鄭清之有詩 句云: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見其對西湖的眷戀之情。
唐朝詩人張á的《孤山詩》,由于詩中有“斷橋荒蘚澀,空 院落花深”等詩句 宋鄭清之有詩句云: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正邪自古同冰炭;毀淮于今判偽真];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處處回頭盡堪戀, 就中難別是湖邊”。公元825年,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任期滿后,離 別杭州時在西湖邊寫下這樣的詩句。
宋朝詩人楊萬里的詩句“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穎水與羅浮 詩人蘇東坡常品茗吟詩于此,曾有“人言山 佳水亦佳,下有萬苦蛟龍潭”的詩句贊美。 詩人白居易曾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 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詩句。 白居易的詩句是:“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 游船如梭煙里行,垂柳遠堤腳步輕。 春未到來人先鬧,只等桃花放暖晴。
2、 宋都往事可追憶,最堪感慨詩句里。而今忽然九百年,湖水仍似舊時平。
3、 環湖笙燈不夜景,暮色西子更奢淫。自古英雄甘迷醉,帝王焉鼓向北心。
5、 蒼穹如海高樓低,華燈十里繞湖碧。 湖中不見小瀛洲,寒風吹頸略凄迷。
6、 車馬流光人匆忙,莊嚴保俶觀衰替。美景只是虛幻象,誰于苦海攢歡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說西湖的詩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