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白了少年頭的詩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
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難留,時易損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流年似水 、電光石火、時不我待、稍縱即逝、爭分奪秒、只爭朝夕 歲月如流 白駒過隙 稍縱即逝 彈指一瞬 一日千里 轉瞬而逝 光陰似箭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風馳電掣 雷厲風行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長歌行(節選)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雜詩》八首之一
(陶淵明)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勸學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今日歌
文嘉(我國明代畫家)
今日復今日,
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幾今日,
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
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
錢鶴灘(我國清朝學者)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
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百川到海,
何時西歸?
日月既往,
不可復追!
望采納
與愁白了頭有關的詩句
水調歌頭(湯坡見和、用韻為謝) --辛棄疾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見君諫疏頻上,高論挽天回。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說劍論詩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是名句。
菩薩蠻(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拍手笑沙鷗,滿身都是愁。 是名句。
生查子(山行寄楊民瞻) --辛棄疾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不見可憐人,一夜頭如雪。
今宵醉里歸,明月關山笛。收拾錦囊詩,要寄揚雄宅。
不見可憐人,一夜頭如雪。 是名句
描述“一夜白了少年頭”的詩句有哪些
1.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有所思 》
2.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白頭吟》
3.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
4.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端午日》
5.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秋浦歌》
1.有所思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2.白頭吟 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3.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端午日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5.秋浦歌 李白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李白白發的詩句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作的組詩。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這組五言詩大概是詩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間所寫。組詩內容豐富,藝術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發三千丈》,更是膾炙人口。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注釋]
秋浦歌:天寶十三載(754),李白流寓秋浦時所作的組詩,共十七首,這是第十五首。
秋浦:今安徽貴池縣西南一浦,產銀產銅。
緣愁:因為愁。
緣:因為,指因為愁思有那么長。
似:象。
個:這樣。又作“個”。
秋霜:指白發,形容頭發象秋天的霜一樣白。
[譯詩]
(我)頭上的白發足足有三千丈(長),只因愁思無窮無盡也像這樣長。不知道在明亮的鏡子里的我,從什么地方得來這滿頭蒼蒼白發?
[賞析]
這是一首抒憤詩。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出來,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發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古典詩歌里寫愁的取譬很多。【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古詩賞析】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古詩賞析。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