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連續不斷的詞語、
綿綿不絕、源源不絕、連綿不斷、絡繹不絕、連綿起伏
一、綿綿不絕
白話釋義:綿綿: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多,連續不斷。
朝代:三國·魏·
作者:王肅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終為江河,綿綿不絕
翻譯:終究成為大江大河,連續不斷
二、源源不絕
白話釋義: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接連不斷。
朝代:
作者:孟子春秋
出處:《孟子·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翻譯:經常能見到,水流不斷的樣子
三、連綿不斷
白話釋義: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止,從不中斷。
朝代:明·
作者:朱國禎
出處:《涌幢小品》:“最后喪母;連綿不絕”
翻譯:最后母親又喪命了,連續不斷
四、絡繹不絕
白話釋義: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朝代:南宋
作者:范曄
出處:《后漢書·南匈奴傳》:“竄逃去塞者;絡繹不絕。”
翻譯:竄逃離開塞關的人,接連不斷
五、連綿起伏
白話釋義: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起伏:高低不平。連續不斷而且起伏不平。
拼音: [ lián mián qǐ fú ]
例句:登上長城,舉目四望,連綿起伏的山巒和天空的云朵遙相呼應。
翻譯:Rolling
表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的詩句有哪些
一、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后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二、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釋義: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三、勸學詩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不能輕易放過。
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四、讀書 宋代: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釋義:歸鄉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五、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釋義: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
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