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憎惡的詩句
李商隱《無題》: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李賀《南園》: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袁宏道《戲題齋壁》:
作刀筆吏通身埋故紙鞭笞慘容顏簿領枯心髓
奔走疲馬牛跪拜羞奴婢復衣炎日赤面霜風里
心若捕鼠貓身似近膻蟻舉眼無盡歡垂頭私自鄙
南山頃豆沒馀齒
楊萬里《送德輪行者》:
瀝血抄經奈若何十年依舊頭陀袈裟未著愁多事著起袈裟事更多
還有《詩經》里的《碩鼠》
還有《漢樂府》的《有所思》“ 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還有《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等等,還蠻多的.
形容痛恨到極點的成語
咬牙切齒、痛心疾首、恨之入骨、深惡痛絕、切齒痛恨
一、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自】: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譯文】:為甚么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二、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疾首:頭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傳·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譯文】:諸侯都聽到這樣的話,這是用痛心疾首,隱藏在我
三、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恨到骨頭里去。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秦本紀》:“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譯文】:穆公的怨恨這三個人,注入骨髓
四、深惡痛絕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釋】:惡:厭惡;痛:痛恨;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譯文】:“這可以稱為鄉愿了”宋代朱熹集注.:“過門而不入,不恨他,因為他不被父母就為幸,深惡痛絕的了。”
五、切齒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釋】:形容憤恨到極點。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譯文】:彼此都憤恨到極點
形容痛恨到極點的成語有哪些
咬牙切齒、怒目切齒、怒不可遏、令人發指、誓不兩立一、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
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自】: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譯文】:為什么事咬緊牙齒,嚇得犯罪人面色如白紙一樣。
二、怒目切齒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釋】:怒目:怒視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形容極其憤恨。
【出自】:晉·劉伶《酒德頌》:“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衿,怒目切齒。”【譯文】:我聽到風聲,討論了所用,于是奮起抵抗衣襟,怒目咬牙切齒。
三、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釋】:遏:止。憤怒地難以抑制。
形容十分憤怒。【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四、令人發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釋】: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極為憤怒。使人頭發都豎起來了。
形容使人極度憤怒。【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譯文】:盜跖聽說后大怒,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亮,頭發豎起來。五、誓不兩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誓:發誓。
發誓不與敵人并存。指雙方仇恨極深,不能同時存在。
【出自】:西漢 劉向《戰國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譯文】:秦國所害天下沒有比楚國,楚國強大,那么秦國削弱,楚國衰弱則秦國,這是勢不兩立。
形容官場黑暗不公的詞語有哪些
勾結、串通、勾搭、勾串、黑暗
一、勾結 [ gōu jié ]
解釋:為了進行不正當的活動暗中互相串通、結合。
引證:老舍 《四世同堂》六:“他不準知道冠先生出去作什么,但是他確能猜到:在這炮火連天的時候要出去,必定是和日本人有什么勾結。”
二、串通 [ chuàn tōng ]
解釋:暗中勾結,使彼此言語行動互相配合。
引證:峻青 《海嘯》第四章三三:“他決不會和我的仇人串通一起來騙我。”
三、勾搭 [ gōu da ]
解釋:引誘或互相串通做不正當的事。
引證: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七:“胡子撤走,你家一根谷草也沒丟,你這不是跟胡子勾搭連環?”
四、勾串 [ gōu chuàn ]
解釋:勾結串通。
引證: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二章:“不久,大雷 暗地跟日籍浪人勾串著走私軍火鴉片,果然撈到幾筆。”
五、黑暗 [ hēi àn ]
解釋:沒有光。
引證:茅盾 《色盲》二:“他想到趙筠秋的家世,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動影片便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