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李白的詩句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飲,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這首詩形象地表達了他自己當時的苦悶心情,也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曾有過令他神往的長安生活,但更多的是仕途失意。
因而,他的詩作中既表達出積極入世的思想,又流露出消極出世的思想。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獨的包圍之中,感到苦悶、彷徨。從他的詩里,我們可以聽到一個孤獨的靈魂在吶喊,這喊聲里有對那個不合理的社會的抗議,也有對自由和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風雨”而“泣鬼神”的。
開頭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已點出“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渴望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里郁積的話傾訴出來。
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前,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請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了。
這兩句是從陶淵明的《雜詩》中化出來的,陶詩說“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不過那只是“兩個人”,李白則邀了一個明月,所以是“對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會喝酒的,影子也只會默默地跟隨著自己。“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結果還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獨酌。
但是有這兩個伴侶終究是好的,“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暫且在月亮與身影的伴隨下,及時行樂吧!下面接著寫歌舞行樂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飲,醉后各分散。”
“月徘徊”是說月亮被我的歌聲感動了,總在我身邊徘徊著不肯離去。“影零亂”是說身影也在隨著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不很規矩的舞姿。
這時,詩人和他們已達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來說:“醒時同交飲,醉后各分散。”
趁醒著的時候三人結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舍不得和他們分散的,最后兩句說:“永結無情游,相期緲云漢。”
“無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無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關系的交游。李白認為這種擺脫了利害關系的交往,才是最純潔的最真誠的。
他在人間找不到這種友誼,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約,希望同他們永遠結下無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會。“云漢”,就是銀河,這里泛指遠離塵世的天界。
這兩句詩雖然表現了道家消極出世的思想,但李白的這種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極的,就其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庸俗關系的厭惡與否定而言,應當說是含有深刻的積極意義的,也流露出積極入世的思想。 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于明月。
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在他那幼小的心靈里,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
《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里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于光明的向往。
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污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
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游歷過峨眉山,峨眉山的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頗為人所傳誦。
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里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山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后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于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
《夢游天姥吟留別》里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里,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待明月的。
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消息后,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里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帶著他深深的愁緒,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當我們知道了明月對李白有這樣多的意義,也就容易理解為什么在《月下獨酌》這首詩里李白對明月寄于那樣深厚的情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從小就與之結為伴侶的,象征著光明、純潔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鄉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對她。
【表現李白浪漫主義的詩句有哪些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參考資料:百度 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答者: 習慣寂寞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1-5 20:1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關于李白的詩句有
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田園詩)關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邊塞詩)《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別詩)靜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思鄉詩)孤雁李白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詠物詩)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哲理詩)。
李白的詩歌體現了浪漫主義的那些特征
其一,豐富新奇的想象、驚人駭俗的夸張.比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類的.其二,鮮明的自我表現.浪漫主義作家往往側重于直接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充分揭示作者自我的精神面貌,抒發內心強烈豐富的生活感受,這是古今中外浪漫主義詩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共同點.對于浪漫主義詩人來說,詩人的主觀精神世界就是他歌詠的主要直接對象,詩人的激情就是他詩歌生命的脈搏.李白的詩大部分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自我情緒濃郁.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類事,就有著作者自我精神面貌的強烈體現.。
描寫詩人李白的詩句是什么
前言詩意盎然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孫中山《詩詞三百首》順應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義和杜甫的現實主義完美地結合起來,繼承了白居易簡潔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現手法,兼具蘇東坡的豪放風格和辛棄疾的愛國情懷。
神奇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古體詩詞的無限輝煌和永久魅力。在時間上架起了一座橫跨九個世紀的宏偉橋梁;在空間上引起了世界各地華人的強烈共鳴。
“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文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兇猛的闖將。”《詩詞三百首》的誕生,給華文詩壇帶來了新的生機,是時代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詩詞三百首》的歌聲才永遠回蕩在歷史的上空!_____雙德17.李白出行圖高歌向天天相應,縱聲喚地地有靈。曾經刀山驅猛虎,幾度火海戰飛龍。
詩成萬卷盡雄風,鐵流筆下恣奔騰。何當重歸長安路?再為盛世除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