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古詩詞的心得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令人陶醉的。當我們欣賞古代詩歌中有關描繪春天的那一句句傳神妙筆時,更會感受到春天的濃濃氣息。
朱熹說:“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花朵是春天的最佳作品,詩人們當然十分鐘情這些美麗的花兒。元朝詩人周權在《晚渡》中就有“灼灼山花爛欲然”的句子,意即火紅的山花艷麗得像要燒著了的一般。而袁枚的“春衫不用金爐制,自向百花香里熏”,則令人仿佛頓感花香撲鼻而至。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歐陽修的“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李商隱的“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芳心向春盡,所得是粘衣”,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就容易讓人聯想到春天繁花似錦的秀麗景象。而最令人產生豐富想象的要數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和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兩句了,光是一個“關”字,一個“鬧”字,就讓你感受到全身仿佛被春的濃濃氣息緊緊地包裹著。
花兒不是春的獨生子,野草、麥苗、春樹等綠色植物也是春這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古詩中有關這些植物的優美描述俯拾即是。關于野草的描寫,就有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周權的“離離野草生綠煙”,曹豳的“綠陰冉冉遍天涯”……楊萬里在《麥田》中則描繪了早春雪融,麥苗返青的美景:“無邊綠錦織女機,全幅青羅作地衣。此是農家真富貴,雪花消盡麥苗肥”。至于對春樹的描寫則有司空圖的“綠樹連天暗”,李白的“秦桑低綠枝”,等等。柳樹的裊娜婆莎最受詩人們寵愛,這里就有王安石的“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白居易的“柳絲裊裊風繅出,草縷茸茸雨剪齊”,還有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春雨、春風當然也逃不過詩人們那雙深情的眼睛。韋應物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徐俯的“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動態和靜態對桃花汛的速急量大進行了傳神的描述。韓愈把初春細雨描繪得這般潤滑可愛:“天街小雨潤如酥”,而白居易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華落地聽無聲”,則把春雨寫成是無聲無息的。春風拂面舒適愜意,于是宋朝詩人志南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把可愛的春風比喻成剪刀,惟妙惟肖。杜甫的“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則是一幅風吹花落的春夜美景。
春天當然離不開人和動物的活動,鳥叫,蟲鳴,蛙噪,蝶飛,農人的春耕……等等這些更能顯示出春天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于是孟浩然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韋應物說:“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謝靈運說:“池塘生綠草,園柳變鳴禽”,杜荀鶴說:“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而黃宗曦干脆認為啼鳥聲可以概括春光的來去,他寫道:“春從啼鳥來,啼是春歸去”。日有鳥叫,晚有蛙噪鳥鳴,春天的夜晚也是喧鬧不寧的。劉方平寫道:“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曹豳也如此描繪:“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而姚鼐的《山行》則是一幅繁忙熱鬧的春耕圖:“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千層石樹通行路,一帶水田放水聲”。
愛春愛得最深的恐怕要數程顥了。你看他在和煦的春風中悠然自得,快活得如小孩子一般:“云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春天給你帶來怎么樣的感受用優美的語句表達出來
1、春天的陽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開了笑臉,太陽,紅紅的光束射過來,那溫柔地撫摸你,像年輕的母親的手。
2、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 、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3、春姐姐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的身旁。
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它們不再是干枯的土黃色,而是漸漸地變成了幽幽的綠色。
馬路也不再是冰冷的了,而是開始漸漸地變溫暖了。4、在這一個溫暖的季節里,在樹林里,許多的樹木都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讓,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各種各樣 的花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
許許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聞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約而同地飛來采蜜,在半空中飛來飛去。5、春天常常帶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如果你到大自然里去品味春的氣息,會給你增添無窮的力量,春天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美好。
人們在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等待著秋的收獲。春天是花的世界,是一切美的融合,是一切色彩的總會。
6、春天,是活力四射的季節。冰雪在春光中悄然消融,溪流在春日淙淙流淌。
天空像重新清洗過一樣,湛藍得令人心怡。云彩不再是一片彌漫,而是一朵一朵地點綴在碧空上。
7、春天是一個新起點。他讓許多絕望的人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每逢春天來臨時,我都會在心里暗暗鼓勁“以往的一切都應成為過去,要做的,只有把握好今天。”是春天,給了我希望,讓我重新鼓起勇氣向目標駛去。
是春天,給了我力量,讓我在新的一年里越發努力。是春天,給了我溫暖,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8、春天,是追夢的季節。是暖意令我飛揚,閃開憂郁,追求夢想。
我更是在春天開始了我的追夢旅程。暖暖的春天,讓夢恒久比天長,留一個愿望,讓自己想象。
9、春天的張揚,或許也不是盡帶貶義。這張揚中或許是帶有幾分自傲,但更多的是自信與對未來的希望。
因為她自信,所以她敢于展示自己的美麗。春天這般勇敢地講自己的美展示出來,供人欣賞、評價,這難道不是值得贊揚的嗎?春天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富有生命力,帶著無數新生的生命,勇敢地走向明天,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10、春天真是太美了,它的美是含蓄的、羞澀的、高雅的,它美的自然、美的真實,美的灑脫,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假,讓我們贊美和擁抱這美麗的春天吧!11、春天使人歡樂;春天使人高興;春天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愉快的感覺,就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屬于我們的自由的春天吧。12、春天是個萬物復蘇的季節。
小草從地下探出了腦袋,花兒爭芳斗艷,一展豐姿。柳樹姑娘在河邊揮舞著她的手臂,燕子掠過長空。
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關于春天的詩包括感受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創作于公元761年。
詩中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贊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其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繪聲繪形,是一首入化傳神,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
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
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
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
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寫一首春天的詩在寫對那首詩的感受
《詠柳》——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的手法來贊美春天。讀了這首詩讓我感受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象,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花兒開放了,小草和樹木都發芽了,春風徐徐的吹來,一名名少先隊員開始上學了,大地充滿了一片生機!
我喜歡這首古詩是因為作者把春天描寫得很美,這讓我更加喜歡上了春天,也讓我覺得春天是播種希望的時候,古語說得好:“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所以說我要從現在起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描寫春天的古詩感悟(不少于200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接下來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關于春天的句子,還有心得
二.描寫春天片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唐 王涯《春游曲》不覺春風換柳條——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陸游《馬上作》東風吹雨細于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 ——宋·陳亮《南歌子》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黃柳》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春到人間草木知 ——宋·張栻《立春偶成》二.描寫春天片段落春晨瑕想清晨,拉開窗簾、推開窗戶。
微風吹來,一陣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氣息迎面而來。春天來的好快,悄無聲息、不知不覺中,草兒綠了,枝條發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開的燦爛多姿,一切沐浴著春晨的曙光,在春風中搖弋、輕擺,仿佛少女的輕歌曼舞,楚楚動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來,展示著生命的可貴、誘人。春晨點染心中的希望,激發著人生的熱情。
春光明媚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麗:到處放射著明媚的陽光,到處炫耀著五顏的色彩,到處飛揚著悅耳的鳥叫蟲鳴,到處飄蕩著令人陶醉的香氣。這是綠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處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愛滿意,有情人的歡樂開懷,有孩子的天真笑容。恍忽間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為它讓人的心情在此刻綻放。
春雨綿綿春雨和著春雷、隨著春風、淅淅瀝瀝飄來。春雨如絲、如霧、如煙、如潮。
透著這縷縷蠶絲,世界的萬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寫意畫,忽隱忽現。我喜歡春雨,不光喜歡它換來的雨后春筍的英姿,更喜歡的是:踏進這淡藍色的煙雨,在這雨季,你為我撐出的一片無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春是活潑的、春是狂熱的、春是姿意生長的、春是年青旺盛的。春天到處是人們辛勤的影子,人們用自己的雙手播種著他們的堅定的信念和永遠不變的希望,播種著真執的情和無私的愛。
沒有春的萬紫千紅?哪來秋的碩果累累?春夜沉思春天的夜晚,淡月籠紗,娉娉婷婷。有風拂過臉頰,掠起長發。
月光如水平靜柔和。我心如這月光,平靜柔和。
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開端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一如這春夜長長遠遠。描寫春天的句子1)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2)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桃樹也開出了鮮艷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3)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藥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
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人心肺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
4)杉樹枝頭的芽簇已經頗為肥壯,嫩嫩的,映著天色閃閃發亮,你說春天還會遠嗎?5)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艷的水仙,別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描寫春天的作文(1)冬色爺爺送走了大地的嚴寒,春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春天的景色十分美麗,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畫。
春天的陽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開了笑臉,太陽,紅紅的光束射過來,那溫柔地撫摸你,像年輕的母親的手。隨著春姑娘輕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在公園里,到處都可以看見這一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在這一個溫暖的季節里,在樹林里,許多的樹木都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讓,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各種各樣的花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
許許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聞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約而同地飛來采蜜,在半空中飛來飛去。在樹林里,許多的小鳥在自由自在歡樂地飛翔著,高興起來,便唱出清脆悅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著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陣悅耳、動聽的笛聲所牽動,放眼望去,一群頑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莖做柳笛呢!他們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樂。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見春雨在竹枝、竹葉上跳動著。那雨時而直線滑落,時而隨風飄灑,留下如煙、如霧、如紗、如絲的倩影,飛濺的雨花仿佛是琴鉉上跳動的音符,奏出優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顏六色的,使人眼花繚亂?啊,原來孩子們在防風箏呀。在藍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種各樣的風箏在自由自在地飄舞著,飛升著,多么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啊,春天的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生機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描寫春天的作文(2)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
對春天的感受
春天暖洋洋的,適合伸展肢體,從冬天的慵懶中醒過來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多)步(走)于庭,被發緩形(意喻不受束縛),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陽:因春天陽光溫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陳子昂詩“白日每不歸,春陽時暮矣”。就是描寫春陽的詩句。
春天
陽春:春天的美稱。唐朝詩人李白詩中就有“陽春召我饒煙景”的詩句。[1]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大地草綠如茵,繁花似錦,故而得名。陸機詩“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將芳春的特點,寫得入景入神。
蠢:古時“春”“蠢”同音同意,春來蟲動,形聲兼會。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艷陽:因春季陽光燦爛而得此榮名。清代華廣生輯俗曲集《白雪遣音·艷陽春》有句云:“艷陽天,和風蕩蕩,楊柳依依”。
三春:因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稱“三春”。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春:按民間習俗,十天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稱“九春”。詩人阮籍有詩:“說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于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仿佛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的《春游》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此外,還有“陽節”、“昭節”、“韻節”、“淑節”、“侖靈”等二十多種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