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杜甫的思念的古詩
杜甫
【原文】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贈李白 - - 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唐)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思念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釋義: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2、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詩人像小孩子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能表達自己的喜悅,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 。“白日放歌 ”縱酒 ,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歡唱 。
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釋義: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親人,望月懷思,覺得家鄉的月亮,更圓更明
4、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二首》
釋義: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5、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釋義:中的參與商是中國古代的星宿名,按照當今天文學的星座劃分,參星是現在的獵戶座,商星是天蝎座。參星在西而商星在東,當一個上升,另一個下沉,永不相見。
6、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杜甫《夏夜嘆》
7、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漢》
釋義: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8、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釋義:秋菊兩度盛開,使我再次灑下往日流過的眼淚;一葉孤舟靠岸系繩,始終都牽動著我的故園之思。
9、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釋義:但這里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10、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八首》
釋義:
關于杜甫寫的思念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的詩有哪些是思念家鄉的
杜甫——《月夜憶舍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月夜憶舍弟》
【內容】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賞析】: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思念友人的詩句
他寫了《贈衛八處士》。
這首詩描寫了在一個沉沉的暗夜,為溫馨友誼的燈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難山中,遇到大雨,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當深夜路過彭衙、來到朋友孫宰家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場面: 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
眾雛爛漫睡,喚起沾盤飧。 杜甫的《夢李白》二首,是懷念李白作品中最杰出的篇章。
詩中不僅寫出了對友人的思念,更表達了他對李白的理解。如“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讀者在一片朦朧的月色中,仿佛見到了李白憂郁的目光;“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可以說是悲劇人物李白的小像,其中飽含著拍攝者同情;“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是李白一生的定評。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
尚看王生抱此懷,在于甫也何由羨。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王生怪我顏色惡,答云伏枕艱難遍,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惟生哀我未平復,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斗酒諧終宴。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
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但使殘年飽吃飯,只愿無事常相見。
杜甫相思詩句大全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杜甫《春日憶李白》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 杜甫《江漢》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 杜甫《又呈吳郎》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杜甫《九日寄岑參》
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 杜甫《夏夜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杜甫關于想念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