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大佛寺的詩句
沒.只有這個新昌縣在天臺山、四明山、會稽山余脈逶迤盤伏之處,名山簇擁,萬壑爭流,素稱“佛宗道源”。
境內的石城山(大佛寺所在)、沃洲山(高僧支遁隱居,筑沃洲精舍)為東晉時江南的佛學中心,高僧們都愛靜坐斂心,清談佛玄,趨人清明爽運的茶被譽為佛天雨露,帝苑仙槳,“禪榻”和“茶煙”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沃洲山、天姥山、司馬悔山自古列為道家六十福地之三,茶煙的清靜幽香與道家所推崇的清心寡欲的空靈境界休戚相關,飲茶品道成為一種高雅的風流韻事。新昌縣境在舊會稽(越州)剡縣的東部,越州茶以會稽日鑄茶、余姚瀑布茶為最,會稽、余姚之間新昌所產之茶,屬越州茶,亦有剡茶、剡茗之稱。
茶,吐高香,孕詩情,文人學士烹泉煮茗,裁香剪味,競相吟詠出了許多茶詩,成為中華詩庫中燦爛的篇章。唐代著名詩僧皎然有多首詩稱道剡茶:“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剡茗情來亦好斟,空門一別肯沾襟”。“聊持剡山茗,以代宜城醑”。
宋代高似孫在《剡錄》中稱:“會稽山茶以日鑄名天下。……然世之烹日鑄者,多剡茶也。”
歷代所修《新昌縣志》是新昌一地最重要的地方文獻,其所收錄的茶詩流傳至今,成為構筑新昌茶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基石;胡其銀、陳新宇編校的《新昌唐詩三百首》,收錄唐代詩人吟詠新昌風光人物的詩文,詮釋著新昌作為“唐詩之路”精華地段的豐富內涵,使“唐詩之路”上又飄滿了茶香;陳百剛、黃志益編著的《大佛龍井》是一冊展示新昌“中國名茶之鄉”風采的文化讀物,是新昌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收羅引用了一些茶詩;鄒志方、李永鑫主編的《歷代名人詠紹興》中也有一些詠紹興(越)茶的詩句,容易使人把新昌茶納入紹興茶的大背景中。以上典籍是《新昌茶詩選輯》主要的資料來源。
越茶、剡茶都是新昌現在的許多名茶,如大佛龍井、安山碧玉、雪溪雪芽、天姥云霧等品牌茶葉的最初的淵源。茶為清飲,詩為低唱。
茶可添詩興,詩可增茶趣。《新昌茶詩選輯》收錄與新昌(紹興)茶有關的詩,和有茶點綴的詩,其實也可謂《紹興茶詩選輯》。
詩文按作者生年排列,附注作者簡介及幫助解讀詩文的相關連接資料,以期愛茶者同賞。選輯不甚完備,希讀者指正并不斷補充。
描寫大佛寺風景的好句
千年石窟見證絲路風云
1.世俗如我們,奔波于塵世日久,總渴望靜下來,藉由內心尚未泯滅的一絲靈性的指引,皈依于佛的智慧。佛曰: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宇宙萬物皆由我們一念心生。可恨愚癡的我們,無法領略佛無形的智慧,唯有站在有形的佛像面前,感受佛的慈愛、莊嚴,感受他超越今生往生、有界無界的存在,我們內心才能暫時安寧下來。
2.此次朝拜大佛寺,了了自己許久以來的夙愿。早就聽說彬縣大佛寺是關中地區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一所唐代石窟寺院,“彬縣有個大佛寺,把天頂得咯吱吱”,有趣的民謠形象地把大佛的雄偉高大描述了出來。
3.遠望大佛寺,石窟依山而鑿,寺有亭樓3層,高50多米,其樓門洞上有“明鏡臺”3字。繞過大佛寺樓二層的“明鏡臺”前空場走100余米,再轉一個彎,又來到另一窟群,即“千佛洞”。窟內除少數雕刻成為立體的佛像和菩薩外,其他都是壁間浮雕造像,約300多幅,還雕刻有人物畫像,造型真實,栩栩如生。
4.
面對如此高大完美且神圣無比的佛尊,我們唯有雙手合十,閉上雙眼,按捺下紛雜的心緒,用最虔誠的心去領悟佛所賜予我們的智慧。
5.經歷數十年不遇的大雪,關中大地銀裝素裹,如同童話的世界。位于彬縣城西十公里的312國道旁的彬縣大佛寺石窟在皚皚白雪中,肅穆中更增添幾分圣潔。彬縣大佛寺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蒼桑,雖然受到了人為的、自然的多種破壞,但仍不失為中國唐代佛教藝術的典范之作,它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石刻藝術明珠。
描寫“大佛寺風景”的好句有哪些
1、大佛寺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區、十里潛溪景區、南巖山景區三部分組成。
2、大佛寺景區緊依縣城,是國家4A級旅游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3、大佛寺內最著名的是依山開鑿的彌勒石窟造像,通高16米,兩膝相距10.6米,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是我國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僅存的遺跡,被譽為“江南第一大佛”。
4、而與之毗鄰的千佛院,內有1075尊小石佛,人稱“江南敦煌石窟”。
5、近年來,景區內相繼開發了般若谷、佛心廣場、木化石恐龍園、露天彌勒、羅漢洞、射雕村等特色景觀。景區游覽面積約2.5平方公里,游覽時間約三小時。
6、大佛寺景區內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內涵豐富,六朝時期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創立許多佛教光輝業績的地方,也是天臺宗祖庭之一。
7、歷代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顏真卿、弘一法師、趙樸初、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等吟詩題聯百余處。
8、整個寺院的建筑依山就勢、迥異曲折、風格獨特,是風景園林式寺院的典范。
9、景區內山青谷翠,巖險石奇,池明如鏡,修篁夾道,人工巧筑與天然野趣為一體,是觀光朝覲、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
10、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環境優雅,澗流飛瀉,怪石林立,有天燭湖、百丈巖、七盤仙谷等景點,玉兔巖、九龜上岸、貍貓聽音、駱駝背猴等沿途景觀,均是水石交戰的矛盾統一體,讓人嘆為觀止。
11、大佛寺原為一座三層寺廟,內有大佛釋迦牟尼、鎮江王爺、觀音菩薩等幾座石刻佛像。
12、重新修建的大佛寺現有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為五樓一底(主體6層、右側4層)、60多個角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仿古建筑。
13、大佛寺寺廟層層飛檐翹角,巍峨莊嚴,裝飾上采取圓柱翼角翹飛檐,木雕刻花門窗,敖角、屋面有游龍飛鳳塑像。
14、寺內佛像重新塑造,全部金身,加有玉佛四尊、新塑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兩尊。
15、在大佛寺神座前有匾額:“護國佑民”、“隱惡揚善”,大殿有對聯,“大佛落難半世紀現在重修;寺廟荒涼數十年而今恢復”。
人過大佛寺,下一句是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
典故: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飯館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過一副有名的回文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上聯是說,客人上“天然居”飯館去吃飯。下聯是上聯倒著念,意思是沒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這副回文聯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當成一個聯,向大臣們征對下聯,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應聲。
只有大學士紀曉嵐即席就北京城東的一座有名的大廟——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上聯是說,人們路過大佛寺這座廟。下聯是說,廟里的佛像大極了,大得超過了人。紀學士的下聯,想得挺不錯。這副回文聯放到乾隆皇帝的一塊,就組成一副如出一口的新回文聯了。
擴展資料
回文聯,它是我國對聯中的一種。用回文形式寫成的對聯,既可順讀,也可倒讀。不僅它的意思不變,而且頗具趣味。是我國的重要文化之一。
舉例:河南省境內有一座山名叫雞公山,山中有兩處景觀:“斗雞山”和“龍隱巖”。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獨具慧眼的回文聯:斗雞山上山雞斗,龍隱巖中巖隱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回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