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頌正直的人用什么詩句
1、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 釋義: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 、詩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出自:明代·于謙《石灰吟》 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3、詩句: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出自:近現代·陳毅《青松》 釋義:要想知道這青松有多么純潔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4、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出自:清代·鄭燮《竹石》 釋義: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5、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出自:清代·鄭燮《竹石》 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二、有關為人正直的名言,警句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2、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決不膽怯。——莎士比亞
3、正直為吾人最良之品性,且為處世之最良法,與人交接,一以正直為本旨。正直二字,實為信用之基。——管綠蔭
4、巧詐不如拙誠。——韓非
5、正直的人必須和正直的人為伍,因為誰是那樣剛強,能夠不受誘惑呢?——莎士比亞
6、我大膽地走著正直的道路,絕不有損于正義與真理而諂媚和敷衍任何人。——盧梭
7、沒有比正直更富的遺產。——莎士比亞
8、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卻難。——雨果
9、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們似乎對正直具有一種近于本能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阿瑟·戈森
10、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三、堅強的古詩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
--于謙(明)
右圖是位于杭州的于謙故居中的《石灰吟》石碑
請仔細對照,以上詩句無半點錯誤,請勿輕易修改詩句
[注釋]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青白:指高尚節操。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古詩今譯] 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若等閑。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頭的顏色作比,也就是現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還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 [竹石]
四、諷刺阿諛奉承的人詩句
代表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出處: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夢游天姥吟留別》。
譯文: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擴展資料
阿諛奉承的反義詞:剛正不阿。
【解釋】: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譯文】:濟南同知吳公,為官剛強正直,不阿諛奉迎,無偏私。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剛強正直,不逢迎
五、鄭燮的《竹石》中的詩句"
一、答案: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二、原文: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注釋
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咬:在這首詩里指的是緊緊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松口一樣。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
破巖:破裂的巖石。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你。
2、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3、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是一首詠物詩,也是一首題畫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
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扎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還表達了自己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這首詩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六、堅強的古詩
竹 石
(清)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 竹石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