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從現在開始放馬砍柴耕地”的詩句有哪些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2.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其三》魏晉 陶淵明
譯文: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3.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歸去來兮辭·并序》魏晉 陶淵明
譯文: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
4.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并序》魏晉 陶淵明
譯文: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5.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歸去來兮辭·并序》魏晉 陶淵明
譯文: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
6.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歸園田居·其一》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7.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魏晉 陶淵明
譯文: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
8.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鷓鴣天·戲題村舍》宋 辛棄疾
譯文:雞鴨成群到了晚上也不關起來,桑麻生長超過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羨慕農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飽就行。
9.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浣溪沙·漁父》宋 蘇軾
譯文: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10.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讀山海經·其一》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歡快地飲酌春酒,采摘園中的蔬菜。
二、描寫“從現在開始放馬砍柴耕地”的詩句有哪些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2.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其三》魏晉 陶淵明 譯文: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3.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歸去來兮辭·并序》魏晉 陶淵明 譯文: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 4.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并序》魏晉 陶淵明 譯文: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5.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歸去來兮辭·并序》魏晉 陶淵明 譯文: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 6.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歸園田居·其一》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7.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魏晉 陶淵明 譯文: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
8.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鷓鴣天·戲題村舍》宋 辛棄疾 譯文:雞鴨成群到了晚上也不關起來,桑麻生長超過了房脊。
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羨慕農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飽就行。 9.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浣溪沙·漁父》宋 蘇軾 譯文: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
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10.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讀山海經·其一》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歡快地飲酌春酒,采摘園中的蔬菜。
三、形容落魄的詩句有哪些
1.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茅屋為秋風所作歌》唐·杜甫
譯文: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2.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唐·白居易
譯文: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3.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再下第》唐·孟郊
譯文:一夜里數次嗟嘆,可惜夢境太短,夢不到回家。
4.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五代·李煜
譯文: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5.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賣炭翁》唐·白居易
譯文: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6.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陽樓》唐·杜甫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7.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唐·杜甫
譯文: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8. 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八聲甘州》宋·辛棄疾
譯文:我正在沉思的時候,紗窗外,斜風細雨,送來一陣輕寒。
9.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
譯文:云彩橫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積的藍田關外,馬也停住腳步。
10.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江城子》宋·蘇軾
譯文: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
四、形容一個人生活得艱辛不易的詩句
《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翻譯:有位賣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烤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所得的錢用來干什么?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卻擔心天熱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氣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休息。
前面兩位輕快灑脫的騎馬人是誰?是皇宮內的太監的爪牙。
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卻說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轉車頭,大聲呵斥著牛往北面拉去。
一車炭,有非常重,宮里的使者們硬是要趕著它走,老翁可惜它,卻沒有辦法。
宮里的使者們將半匹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當作炭的價格。
五、枯木逢春的詩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譯]
巴山楚水一片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回到家鄉戰友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借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釋]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酬:酬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后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
二十三年: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官,前后共二十三年。棄置:拋棄。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片刻,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六、描寫館驛的詩句
宋·余靖《山館》
野館蕭條晚,憑軒對竹扉。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
宋·徐積《宿山館》
煙蘿斷處初逢舍,云竹疏時忽見燈。崄磴未歸樵塢叟,破庵已去誦經僧。
[注]“崄”,高而險。“樵塢”指砍柴人家。
宋·楊萬里《題青山市汪家店》
小小樓臨短短墻,長春半架動紅香。楊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飛來入竹窗。
〔注〕“長春”花名,即月季。
宋·陸游《過村店有感》
細篾絡丹柿,枯籬懸花。炊煙生旅灶,野水漱寒沙。
宋·陸游《峨眉村旅舍作》
小雨初收景氣和,青臺狼藉落梅多。曲肱野店睡斜日,濯足溪橋鳴細波。
〔注〕“肱”胳膊從肘到肩的部分、部位。
宋·真山民《漁浦晚秋旅懷》
雁字不將鄉信寫,蛩聲空和旅吟愁。郵亭冷雨孤燈夜,漁市斜陽一笛秋。
宋·戴復古《秋夜旅中》
旅食思鄉味,砧聲起客愁。夜涼風動竹,人靜月當樓。
宋·路德章《盱眙旅舍》
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點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注〕“擂麻”,將芝麻搗碎。古代煎茶或沏茶時,先放入少量姜、薄荷、芝麻等調料。“點茶”沏茶。“淮水”淮河中流為宋、金國界。
清·王九齡《題旅店》
曉覺茅檐片月低,依稀鄉國夢中迷。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