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禪寺的詩句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過香積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王廟聯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寒山寺 清·陸鼎
寺樓直與眾山鄰,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不聞漁火感詩人。
絕無逆旅知歸客,安問寒巖舊應真。
一自鐘聲響清夜,幾人同夢不同塵。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邊路,青山滿目中。
石龍從作雨,江鵲尚鳴風。
市近僧難定,泉慳花不紅。
燭憐門外路,塵土暗江楓。
賦得寒山寺送別 明·高啟
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掩扉。
船里鐘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
漁要寂寂孤煙近,官路蕭蕭眾葉稀。
須記姑蘇城外泊,烏啼時節送君違。
夜泊楓橋望寒山寺
夜火疏鐘伴寂寥,十年舊夢泊楓橋。
清狂不見王司理,來問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吳江正落楓,碧山古寺獨攜筇。
寒空鳥下巖邊塔,殘照僧歸徑外松。
虛寂高齋無俗韻,風狂彌勒有遺蹤。
扁舟卻趁寒潮去,夢里應聞夜半鐘。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二、描述山間古寺的詩句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唐 作者:李白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
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游。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
覽云測變化,弄水窮清幽。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
詩成傲云月,佳趣滿吳洲。過香積寺王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王維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風直似秋。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題杭州孤山寺 唐 張祜 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云水自陰。 斷橋蕪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題杭州靈隱寺 唐 張祜 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
后塔聳亭后,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
好是呼猿久,西巖深響連。 留題靈隱寺方丈 蘇軾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木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筆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題潤州金山寺 唐 張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 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望懸空寺 明 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憑虛結構工。
梵宮依碧獻,棧閣俯丹楓。 濤壯磁窯雨,僧寒谷口風。
躋攀真不易,遙望意無窮。 過懸空寺 明 鄭洛 石壁何年結梵宮,懸崖細路小徑通。
山川繚繞蒼寞外,殿宇參差碧落中。 殘月淡煙窺色相,疏風幽籟動禪空。
停車欲向山僧問,安得山僧是遠公。 登懸空寺 明 鄭洛 昨過招提故不登,重尋蘭若問山僧。
峰頭青鳥來還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誰結丹梯高萬丈,我聞佛法演三乘。
憑虛頓悟心無住,好歩禪關最上層。 登懸空寺 明 劉遵憲 誰開石壁禮金仙,縹縹層樓結構難。
清梵漫疑云外度,香臺真向霧中看。 山連太岳千秋壯,客到孤峰五月夜。
為問遠師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盤桓。 題懸空寺 明 吳禮嘉 飛閣丹霞上,白云幾度封。
蘿懸千洞月,風落半空鐘。 樹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龍。
慧光千萬丈,日夕滿恒宗。 游懸空寺 清 鄧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懸。
凈土絕塵境,岑樓綴遠天。 一灣巖畔月,半壁畫中禪。
俯視行人小,飄然意欲仙。夜宿山寺作者:李白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賦得寒山寺送別》年代:明 作者: 高啟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掩扉。
船里鐘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漁村寂寂孤煙近,官路蕭蕭眾葉稀。
須記姑蘇城外泊,烏啼時節送君違。楓橋寺(宋·俞桂)湖水相連月照天,雁聲嘹嚦攪人眠。
昔年曾到楓橋宿,石岸傍邊系小船。 七律 寺廟頌 鳴鐘香鼎繞紅塵,朝拜誰來覺了因。
出入廟堂逢惡鬼,刮來膏血奉諸神。
三、描寫虎跑泉的詩句
虎跑夢泉景之三
揚眉詩云:
定慧禪寺少云煙,南岳雙虎跑翠巖。
移來純凈童子水,沏出清茶杯中甘;
弘一法師行古道,濟公和尚濟世癲;
溪流叮咚花間醉,虎跑夢泉水清漣。
蘇軾《虎跑泉》詩:
亭亭石榻東峰上,此老初來百神仰,
虎移泉眼趨行腳,龍作浪花供撫掌;
至今游人灌濯罷,臥聽空階環玞響,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間去來想。
袁宏道《虎跑泉》詩:
竹林松澗凈無塵,僧老當知寺亦貧。
饑鳥共分香積米,枯枝常足道人薪;
碑頭字識開山偈,爐里灰寒護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盞,芽茶烹得與嘗新。
四、描寫五泄風景區的詩句
五泄名山青口鎖,到此看山山便可(作者不詳)
諸暨五泄山
作者: 周鏞(唐)
路入蒼煙九過溪,九穿巖曲到招提。
天分五溜寒傾北,地秀諸峰翠插西。
鑿徑破崖來木杪,駕泉鳴竹落榱題。
當年老默無消息,猶有詞堂一杖藜。
刻五泄寺石皷
作者:徐文長(明)
銀河墮流 觀者忘休
深林無人 沓不可留
(作者不詳)
轟雷千丈破銀河
五泄爭奇于雁蕩
五條掛練玉龍奔
一道銀河破九天
名句、詩句很多的,可以搜索到,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形容寺廟的句子
花寺的院子比較小,更顯得院中的幾棵菩提樹碩大無比。雖然已是深秋了,但它們還是那么挺拔蒼翠。
大殿內塵封土積,蛛網縱橫,塑像已殘缺不全,壁畫因受風雪的侵襲,也色彩斑駁模糊不清了。
恒山懸空寺,全寺緊緊貼在恒山的懸崖峭壁上,僅用一柱支撐,十分驚險,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令人望而生畏。
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
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這時香煙繚繞,絡繹不絕的朝拜者趕到這里,他們雙手合十,舉過胸、額、頭,然后平撲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許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這座古老的寺廟在朦朧夜霧的籠罩下,像一幅飄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顯得分外沉寂肅穆。
抬頭望廟頂,令人眼花繚亂。那一個個佛爺凸起的臉也宛如夏季夜空數不清的星斗,它們神態各異,千姿百態。寺裹山】
鎮江的風景區首推“三山”:位于城市西部的金山,遠遠望去,只見層層疊疊的廟宇依山而筑,把雄偉的山體裹了個嚴嚴實實,形成了名不虛傳的“寺裹山”。
當我們步入“鐘林”陳列室時,我不禁愕然,分明是來到了鐘的王國,鐘的世界,鐘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鐘鱗次櫛比,琳瑯滿目。古剎梵鐘、摩訶曉鐘、普濟鐘、晨昏鐘、保明鐘,還有許多富于歷史傳說的鐘,如魏忠賢鐘、華嚴鐘、潭柘寺鐘、百八鐘……真是名目繁多、種類各異,使人目不暇接
廣濟寺寺院的第一進為天王殿,天王殿的左右為鐘樓和鼓樓。過天王殿,就是中間供著“三世佛”的大雄寶殿。由大雄寶殿繼續往前,便來到了圓通寶殿。圓通殿又名觀音殿,殿中供有十一面觀音銅像。寺的最后一進為藥師殿,殿里供奉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動作千姿百態。有的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
觀音廟 清真寺 護國寺 大理寺 白馬寺 碧云寺
寺廟 寺院35作文寺觀 古寺 廟宇 廟堂 古老 莊嚴 神秘
山神廟 土地廟 龍王廟 張飛廟 岳王廟 關公廟 城隍廟
古柏參天 樹木蔥郁 山神大廟 曲徑幽深 深山古剎 寺院荒廢
寺院佛門 鐘聲悠揚 殘垣斷壁 風雨剝蝕 慈眉善目 青面獠牙
肌肉豐滿 各持兵器 形象鮮明 千姿百態 四大金剛 手捻佛珠
姿態自然 雕梁畫棟 簡練古樸 別具一格 造型優美 工藝精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禪寺的詩句棲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