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楊柳”為意象的古詩詞有那些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 愈
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韓 愈
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5.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城東早春 楊巨源)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宋代詩人秦觀《納涼》: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處 柳永《雨霖鈴》
10.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11.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2.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無名氏《送別》
二、關于"柳"為意象的古詩和古詞.
采 薇 《詩經·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注]《詩經·小雅·采薇》寫的是出征士兵保家衛國懷念親人和鄉土的情思,這是我國古代詩歌中以楊柳作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詩。其大意是:當初我們出征啊,楊柳飄拂依依;如今我們歸來啊,卻是雨雪漫天紛飛。
詠 柳 [宋]曾 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通過對柳樹“倚得東風勢便狂”“飛花蒙日月”的描摹,寫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們必無好下場,難逃滅亡的命運。
如夢令 《紅樓夢》
豈是繡絨殘吐,卷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此詞是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人物史湘云所寫的“詠柳”詞,讀來別有生趣。
鷓鴣天 詠柳
意在閑閑
雨過新晴五月天,一時光景盡清妍。
籠煙流翠添嬌態,間有蝴蝶舞蹁躚。
柳腰瘦,葉眉歡。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慣作離情訴,我今翻成嫵媚篇。
[注]這是一位網友所寫的“詠柳”詞,有古人遺風,更具時代新意。
帶柳的古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陸游《馬上作》
柳帶東風一向斜,春陰澹澹蔽人家。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萬井樓臺疑繡畫,九原珠翠似煙霞。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
三、借助楊柳意象來抒情的詩句
描寫楊柳的詩句東溪種柳 【唐】白居易 野**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樹之。 長短既不一,高下隨所宜。
倚岸埋大干,臨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木便)楠固難移。
不如種此樹,此樹易榮滋。無根亦可活,成陰況非遲。
三年未離郡,可以見依依。 種罷水邊憩,仰頭閑自思。
富貴本非望,功名須待時。 不種東溪柳,端坐欲何為?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蘇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園中黃裊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來處處游行遍,不似蘇州柳最多。 絮撲白頭條拂面,使君無計奈春何。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云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五月水邊柳 【唐】崔護 結根。描寫楊柳的詩句東溪種柳 【唐】白居易 野**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樹之。 長短既不一,高下隨所宜。
倚岸埋大干,臨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木便)楠固難移。
不如種此樹,此樹易榮滋。無根亦可活,成陰況非遲。
三年未離郡,可以見依依。 種罷水邊憩,仰頭閑自思。
富貴本非望,功名須待時。 不種東溪柳,端坐欲何為?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蘇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園中黃裊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來處處游行遍,不似蘇州柳最多。 絮撲白頭條拂面,使君無計奈春何。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云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五月水邊柳 【唐】崔護 結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淺。睡臉寒未開,懶腰晴更軟。
搖空條已重,拂水帶方展。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長別幾多情,含春任攀搴。
四、關于柳樹和湖水相伴的詩句
踏藕 年代:【宋】 作者:【蘇轍】 春湖柳色黃,宿藕凍猶僵。
翻沼龍蛇動,撐船牙角長。清泉浴泥滓,粲齒碎冰霜。
莫使新梢盡,炎風翠蓋涼。 春日歸思 年代:【唐】 作者:【王翰】 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春舟在若耶。西亭春望 年代:【唐】 作者:【賈至】 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
岳陽城上聞吹笛,能使春心滿洞庭。念奴嬌 莫愁湖 年代:【清】 作者:【鄭燮】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釀出禍胎冤藪。
前殿金蓮,后庭玉樹,風雨催殘驟。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
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桃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
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五、以菊花作為意像的詩歌有那些
菊花
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列,在詩詞中常常是恬然自處、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戰國楚?屈原《離騷》),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則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是借菊花來寄寓詩人崇高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六、詩歌意像類型
意象:其實是詩人的一種境界,這就是由景而發或由事而發的一種表現,詩人對事物的理解高度就是從意象中表現出來。
譬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李白的這首詩實際上是說自己對月獨酌,而表現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可見詩人在意境中的造詣之深。
中國古詩歌中常用的意象有五十多種,如: 1.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望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唐李白《憶秦娥》) 4.以“蟬”喻品行高潔。
駱賓王《在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宋姜夔《揚州慢》)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唐杜甫《蜀相》)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唐劉禹錫《烏衣巷》) 6.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 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 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歲寒三友之一。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 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 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8.松——堅貞高潔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 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9.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污的節操。 又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10.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相類似還有芭蕉。
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11杜鵑鳥(子規)——凄涼哀傷的象征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
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 《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 與深切同情。 12鷓鴣鳥——離愁別緒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13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 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李清照詞云“雁字 回時,月滿西樓”等。 14、水:因為水的綿軟,剪不斷的特點與人的惆悵情緒有相似性,詩人往往以水喻愁。
李煜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 綿不斷的愁思。 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 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又因為江水的東流,寄寓時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暫,歷史發展趨勢不可阻擋。如,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不復回。
15、猿啼:常象征悲哀、悲傷的感情。 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酈道元《小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6、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
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 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蘆管的作用與此相同,不再列舉。
17、長亭:陸上的送別之所。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