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清濁”的詩句都有哪些
1、清氣蕩暄濁 魏晉 張協 《雜詩》
2、濁涇清渭何當分 唐 杜甫 《秋雨嘆》
3、清濁不相傷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4、圣賢清濁醉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5、穢濁殊未清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
6、傾榼濁復清 唐 杜甫 《羌村三首》
7、隨波混清濁 唐 高適 《贈別王十七管記》
8、水源清濁 宋 張元干 《瑞鶴仙·倚格天峻閣》
9、莫問甘醪濁與 清 宋洪適 《鷓鴣天·莫問甘醪濁與清》
10、清濁同流 宋 張榘 《念奴嬌·三閭何在》
11、浮沈清濁自斟量 宋 夏元鼎 《西江月·甘露醴泉天降》
12、誰濁誰清 宋 劉辰翁 《八聲甘州·甚花間》
13、清濁俱鎖流 唐 孟郊 《殺氣不在邊》
14、清濁自然分 唐 呂巖 《滿庭芳·大道淵源》
15、清濁同流 元 張翥 《行香子·擾擾閻浮》
16、清涇濁渭 元 元好問 《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17、清濁事急難分 元 侯善淵 《聲聲慢·賢愚間異》
18、本源濁以徐 清 元侯善淵 《滿庭芳·去質貪華》
19、圣清賢濁元張野 只查詢張野的結果 《滿江紅 和吳此民送春韻》
20、清濁同流元張翥 只查詢張翥的結果 《行香子·擾擾閻浮》
21、世溷濁而不清先秦屈原 只查詢屈原的結果 《卜居》
二、含有清濁的詩句
1、清濁不相傷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2、傾榼濁復清
唐 杜甫 《羌村三首》
3、莫問甘醪濁與清
宋 洪適 《鷓鴣天·莫問甘醪濁與清》
4、本源濁以徐清
元 侯善淵 《滿庭芳·去質貪華》
5、世溷濁而不清
先秦 屈原 《卜居》
6、“舉世皆濁我獨清
先秦 屈原 《漁父·屈原既放》
7、清濁淺深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8、清吟濁醉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9、陰陽辨濁清
宋 宋太宗 《逍遙詠》
10、清神去濁
宋 宋太宗 《緣識》
三、形容“憔悴”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憔悴”的詩句有
1.《論詩三十首》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問
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世間東抹西涂手,枉著書生待魯連。
2.《聲聲慢·尋尋覓覓》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4.《水調歌頭·憔悴朔家種》
年代: 宋 作者: 虞
憔悴朔家種,零落雪邊枝。淡妝素艷,無桃花笑面柳眉低。懶向深宮點額,甘與孤山結社,照影水之湄。不怨風霜虐,我本歲寒姿。
謝東君。開冷蕊,弄斜暉。強顏紅紫同□,皎潔性難移。祗好竹籬茅舍,若話玉堂金鼎,老恐負心期。歌罷飲先醉,殘月墮深卮。
5.《漁父·屈原既放》
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四、龔自珍的所有詩句
劍膽簫心--龔自珍[z] 劍膽簫心--龔自珍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更名鞏祚,又號羽山民,浙江杭州人。
龔自珍三十八歲中進士,留京任禮部主事,主客司主事等職,提過一些改革政治的建議,不被人重視。他和林則徐、魏源、等人同為禁煙派,議論激烈,得罪權貴,受到排擠。
后回到杭州任紫陽書院講席,又到丹陽云陽書院教書,一八四一年暴卒于丹陽。 龔自珍一生敢愛敢恨,深沉練達,悲愿無盡,哀樂過人,劍膽簫心,感人至深,“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消魂味”。
龔自珍以“劍”喻抱負,以“簫”喻詩魂。橫劍為國為民,吹簫以心寄情。
“來何洶涌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激越和溫柔,郁悶和深情,人生滄桑,仕途坎坷、集滿了他的一生。
終于寫出了名垂久遠的三百一十五首《己亥雜詩》,中國成為古詩史上最后的一座高峰。《己亥雜詩》是龔自珍一生經歷的記錄,其中有的是廓然胸襟,深切感時的激越,沒有絲毫的消極與頹唐的詩篇。
展現了龔自珍一種深沉的奮迅救世的境界和豪邁情懷。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 虛容 2005-10-30 14:21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劍膽簫心--龔自珍[z] 龔自珍畫像 貼子相關圖片: 作者: 虛容 2005-10-30 14:22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劍膽簫心--龔自珍[z] 番禺會館――龔自珍故居 貼子相關圖片: 作者: 虛容 2005-10-30 14:22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劍膽簫心--龔自珍[z] 龔自珍紀念館--上城區馬坡巷16號 貼子相關圖片: 作者: 虛容 2005-10-30 14:22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劍膽簫心--龔自珍[z] <情歸禪心> 每個人的一生中,也許都會有難忘的夢。夢是一種寄托,情也是一種寄托,舊日的感情總象一場夢,而今日的夢又重溫舊日的感情。
無論感情是否仍在,夢總是在的,人也總會有夢。雖然虛無飄渺,但情都會是最真。
當真摯的故事都化著了教人悲哀,教人一生回味的夢時,該是如何心痛啊。龔自珍為了悼念他的這一簾又一簾幽夢,在他的《己亥雜詩》里寫下了這么多悱惻哀艷的詩句,透露出情感生活都叫人無從說起,猶如一首首幽怨的簫聲,似乎至今卻仍然能感受到經久而不散的繞梁余音。
相傳在佛教欲界天的上界,異性只要相互握手或相視一笑,就可獲得滿足。龔自珍和佛教的緣和慧根,為自己找到了解脫的法門,也為他的精神戀愛找到了理論依據,終使他從常人難以排解的痛苦中走了出來,恢復了內心的平靜。
一八三七年,龔自珍寫道: “九月二十三日夜,不寐,披衣起,菊影在扉,忽證法華三昧。” 狂禪辟盡禮天臺, 掉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枉譯此經來。 龔自珍認為自己開悟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欲望消除了,激情化解了,傷痛撫平了。 佛言劫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經濟文章磨白晝,幽光狂慧復中宵。
來何洶涌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 心藥心靈總心病,寓言決欲就燈燒。
“幽光狂慧”猶如錢塘江潮來,是斬之不斷,揮之不去的。磅礴而出的激情,根本不是寂寞禪心可以抑制的。
對自己破碎生命的狂吼,對不公正人世的憤懣悲愴。深昧了人生的短暫、孤獨,存在的虛無、荒謬,周遭的死寂、虛偽,只愿以愛來作為人世最末的溫暖罷了。
龔自珍母親段淑齋是著名經學家段玉裁的女兒,第一次婚姻由父母作主與他的外祖父的孫女段美貞成親,第二年段氏因庸醫誤治而死。后又續娶何氏為妻。
好象龔自珍并不滿意包辦的婚姻,追求個性解放的他便開始了艱難的,也許是踏上了感情上的不歸路。 龔自珍一生,放浪形骸,且形于吟詠,存于文集,以至頗為人所詬病。
甚至傳說后來他己亥年匆匆出都和后來暴卒于丹陽,即因為和顧太清一段情事。又說是被姬人毒死,皈依佛門不僅沒有挽救了自己的心,也沒有挽救了自己的命。
是不是龔自珍太輕薄了,如他的這首詩表露出的心境? 偶賦凌云偶倦飛,偶然閑慕遂初衣。 偶逢錦瑟佳人問,便說尋春為汝歸。
龔自珍究竟有多少個紅顏知己,究竟有多少次投入感情的艷遇,真叫人無從說起。 作者: 虛容 2005-10-30 14:24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劍膽簫心--龔自珍[z] <旗女·太液投情> 龔自珍十一歲從父入都,十五六歲時與旗女發生戀愛。
“此為嘉慶丙寅、丁卯間事”。丙寅丁卯間,龔自珍正十五六歲。
龔自珍《無著詞》言自己十九歲時至光明殿與情人相會,則他們戀愛的時間,約有五年之久。龔自珍這樣記敘他們幽會的事,寫得極其哀艷動人。
鸞箋偷寫伊名字,琴語依稀, 箏語依稀,花影無媒忽進幃。 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 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無著詞·南歌子》 香霧漫空濕,珠簾暗地橫, 云圍月擁見卿卿,受盡輕憐痛惜不分明。
紅淚彈前恨,心香警舊盟, 瑤華密帳絮三生,怊悵五更風急斷魂驚! <表妹·湖畔戀情> 其實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