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他人著想的詩句
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tuī jǐ jí rén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推己及人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出自】:《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示例】:同學之間要做到將心比心,~,就能夠搞好團結。
【近義詞】:以己度人、設身處地
【反義詞】:諉過于人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二、蘇軾表達他為百姓著想的詩詞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全文如下: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樽前呵手鑷霜須。
【前言】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此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冬。詞的上片描寫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來年豐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獲豐收、飽暖而喜悅的心情,下片回敘前一日酒筵間的情景,抒發了詞人對于民生疾苦的深刻憂思。
【注釋】
⑴蘇:即江蘇蘇州市。舊注云:“公有薄田在蘇,今歲為風濤蕩盡。“這句是指自己在蘇州的田地被風潮掃蕩但卻并不介意。
⑵這兩句想象黃州一帶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將獲得“麥千車”的大豐收,而“人飽”將使“我愁”消除;說明自己的“愁”是對國計民生的憂念。
⑶翠袖:指穿翠綠衣裳的歌女。絳唇:紅唇。櫻珠:櫻桃。這兩句是說歌女的舞袖上縈繞著隨風飄來如同柳絮般的雪花,當她舉杯飲酒時雙唇好似爛熟的紅櫻桃。
⑷鑷:拔除。霜須:白須。
【譯文】
只記得昨夜風聲一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歌女林臨風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吁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鑒賞】
整首詞境界鮮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樂景表憂思,以艷麗襯愁情,巧妙地運用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極大地增強了藝術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詞的首句,若據傅引舊注,則“萬頃風濤不記蘇”的“蘇”,當指蘇州,舊注中的“公”,當指蘇軾。這一句說的是蘇軾未把蘇州為風災蕩盡的田產記掛心上。
但據現有資料,蘇軾被貶黃州時無田產蘇州,只熙寧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興置田產。從詞前小序得知,蘇軾此詞乃徐君猷過訪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見大雪紛飛時所作。聯系前一首寫的“半夜銀山上積蘇”與“濤江煙渚一時無”的景象來看,又知徐君猷離去的當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轉為大雪。這樣,“萬頃風濤不記蘇”,應為實寫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后依稀聽見風雪大作及蘇醒時的情景,“蘇”,似宜作蘇醒解。依此可知,詞上片寫詞人酒醉之后依稀聽見風聲大作,已記不清何時蘇醒過來,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銀裝世界。詞人立刻從雪兆豐年的聯想中,想象到麥千車的豐收景象,而為人民能夠飽食感到慶幸。下片回敘前一天徐君猷過訪時酒筵間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潔白、輕盈的雪花縈繞中曳,她那紅潤的嘴唇酒后更加鮮艷,就像熟透了的櫻桃。而詞人卻酒筵歌席間,呵著發凍的手,捋著已經變白了的胡須,思緒萬端。
值得一提的是,詞人攝取“呵手鑷霜須”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動作,極大地增強了藝術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謫貶的特定環境中的憂思。這一憂思的形象,襯以白雪縈繞翠袖和鮮艷的絳唇對比強烈,含蘊更豐。
總體來看,上片比較明快,下片更顯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發,恰好為下片的無聲形象作提示。上下兩片的重點是最末的無聲形象。它們彼此呼應,互為表里,表現了詞人一個晝夜的活動和心境。遣詞、用字的準確形象,也是這首詞的特點。如“不記”二字,看來無足輕重,但它卻切詞序“酒醒”而表現了醉中的朦朧。“但令”一詞,確切地表達了由實景引起的聯想中產生的美好愿望。“爛櫻珠”,著一“爛”字,活畫出酒后朱唇的紅潤欲滴。
三、表達“報效國家”的詩句有哪些
1、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3、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5、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6、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7、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8、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0、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翻譯】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出處】(宋)陸游《病起書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翻譯】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出處】(魏)曹植《白馬篇》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翻譯】身體雖然死亡,精神永不滅,你剛強的魂魄依然是鬼中的英雄。
【出處】屈原《國殤》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處】(唐)王昌齡《出塞》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翻譯】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出處】(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翻譯】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出處】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翻譯】臣的心好似一塊磁鐵,不指向南方誓不罷休。
【出處】(宋)文天祥《揚子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翻譯】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出處】(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翻譯】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出處】(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翻譯】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出處】(宋)陸游《示兒》
四、杜甫的有關于關注國家命運,民間疾苦的詩句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三吏三別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馀。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無家別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為國家著想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