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荷蘭的詩句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二、寫幾句描寫荷蘭的詩
1一個在歐洲沒住過夏天的中國人,在初夏的時候,上北國的荷蘭去,他簡直覺得是新秋的樣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車走著,像沒人理會一般。天盡頭處偶爾看見一架半架風車,動也不動的,像向天揸開的鐵手。在瑞士走,有時也是這樣一勁兒的靜;可是這兒的肅靜,瑞士卻沒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狹的,彎曲的,這兒是一片廣原,氣象自然不同。火車漸漸走近城市,一溜房子看見了。紅的黃的顏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顯得鮮明照眼。那尖屋頂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兩邊近底處各折了一折,便多出兩個角來;機伶里透著老實,像個小胖子,又像個小老頭兒。
2荷蘭人有名地會蓋房子。近代談建筑,數一數二是荷蘭人。快到羅特丹(Rotterdam)的時候,有一家工廠,房屋是新樣子。房子分兩截,近處一截是一道內曲線,兩大排玻璃窗子反射著強弱不同的光。接連著的一截是比較平正些的八層樓,窗子也是橫排的。“樓梯間”滿用玻璃,外面既好看,上樓又明亮好走,比舊式陰森森的樓梯間,只在墻上開著小窗戶的自然好多了。整排不斷的橫窗戶也是現代建筑的特色;靠著鋼骨水泥,才能這樣辦。這家工廠的橫窗戶有兩個式樣,窗寬墻窄是一式,墻寬窗窄又是一式。有人說這種墻和窗子像面包夾火腿;但那是面包那是火腿卻弄不明白。又有人說這種房子仿佛滿支在玻璃上,老教人疑心要倒塌似的。可是我只覺得一條條連接不斷的橫線都有大氣力,足以支撐這座大屋子而有余,而且一眼看下去,痛快極了。
3海牙和平宮左近,也有不少新式房子,以鋪面為多,與工廠又不同。顏色要鮮明些,裝飾風也要重些,大致是清秀玲瓏的調子。最精致的要數那一座“大廈”,是分租給人家住的。是不規則的幾何形。約莫居中是高聳的通明的樓梯間,界劃著黑鋼的小方格子。一邊是長條子,像伸著的一只胳膊;一邊是方方的。每層樓都有欄干,長的那邊用藍色,方的那邊用白色,襯著淡黃的窗子。人家說荷蘭的新房子就像一只輪船,真不錯。這些欄干正是輪船上的玩意兒。那梯子間就是煙囪了。大廈前還有一個狹長的池子,淺淺的,盡頭處一座雕像。池旁種了些花草,散放著一兩張椅子。屋子后面沒有欄干,可是水泥墻上簡單的幾何形的界劃,看了也非常爽目。那一帶地方很寬闊,又清靜,過午時大廈滿在太陽光里,左近一些碧綠的樹掩映著,教人舍不得走。亞姆斯特丹(Amsdterdam)的新式房子更多。皇宮附近的電報局,樣子打得巧斜對面那家電氣公司卻一味地簡樸;兩兩相形起來,倒有點意思。別的似乎都趕不上這兩所好看。但“新開區”還有整大片的新式建筑,沒有得去看,不知如何。
4荷蘭人又有名地會畫畫。十七世紀的時候,荷蘭脫離了西班牙的羈絆,漸漸地興盛,小康的人家多起來了。他們衣食既足,自然想著些風雅的玩意兒。那些大幅的神話畫宗教畫,本來專供裝飾宮殿小教堂之用。他們是新國,用不著這些。他們只要小幅頭畫著本地風光的。人像也好,風俗也好,景物也好,只要“荷蘭的”就行。在這些畫里,他們親親切切地看見自己。要求既多,供給當然跟著。那時畫是上市的,和皮鞋與蔬菜一樣,價錢也差不多。就中風俗畫(Genre picdture)最流行。直到現在,一提起荷蘭畫家,人總容易想起這種畫。這種畫的取材是極平凡的日常生活;而且限于室內,采的光往往是灰暗的。這種材料的生命在親切有味或滑稽可喜。一個賣野味的鋪子可以成功一幅畫,一頓飯也可能成功一幅畫。有些滑稽太過,便近乎低級趣味。譬如海牙毛利丘司(Mauritshuis)畫院所藏的莫蘭那(Molenaer)畫的《五覺圖》。《嗅覺》一幅,畫一婦人捧著小孩,他正在拉矢。《觸覺》一幅更奇,畫一婦人坐著,一男人探手入她的衣底;婦人便舉起一只鞋,要向他的頭上打下去。這畫院里的名畫卻真多。陀(Dou)的《年輕的管家婦》,瑣瑣屑屑地畫出來,沒有一些地方不熨貼。鮑特(Potter)的《牛》工極了,身上一個蠅子都沒有放過,但是活極了,那牛簡直要從墻上緩緩地走下來;布局也單純得好。衛米爾(Vermeer)畫他本鄉代夫脫(Delft)的風景一幅,充分表現那靜肅的味道。他是小風景畫家,以善分光影和精于布局著名。風景畫取材雜,要安排得停當是不容易的。荷蘭畫像,哈司(Hals)是大師。但他的好東西都在他故鄉哈來姆(Haorlem),別處見不著。亞姆斯特丹的力克士博物院(Ryks Museum)中有他一幅《俳優》,是一個彈著琵琶的人,神氣頗足。這些都是十七世紀的畫家。
三、有什么描寫荷蘭的唯美的句子
一個在歐洲沒住過夏天的中國人,在初夏的時候,上北國的荷蘭去,他簡直覺得是新秋的樣子。
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車走著,像沒人理會一般。天盡頭處偶爾看見一架半架風車,動也不動的,像向天揸開的鐵手。
在瑞士走,有時也是這樣一勁兒的靜;可是這兒的肅靜,瑞士卻沒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狹的,彎曲的,這兒是一片廣原,氣象自然不同。
火車漸漸走近城市,一溜房子看見了。紅的黃的顏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顯得鮮明照眼。
那尖屋頂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兩邊近底處各折了一折,便多出兩個角來;機伶里透著老實,像個小胖子,又像個小老頭兒。2荷蘭人有名地會蓋房子。
近代談建筑,數一數二是荷蘭人。快到羅特丹(Rotterdam)的時候,有一家工廠,房屋是新樣子。
房子分兩截,近處一截是一道內曲線,兩大排玻璃窗子反射著強弱不同的光。接連著的一截是比較平正些的八層樓,窗子也是橫排的。
“樓梯間”滿用玻璃,外面既好看,上樓又明亮好走,比舊式陰森森的樓梯間,只在墻上開著小窗戶的自然好多了。整排不斷的橫窗戶也是現代建筑的特色;靠著鋼骨水泥,才能這樣辦。
這家工廠的橫窗戶有兩個式樣,窗寬墻窄是一式,墻寬窗窄又是一式。有人說這種墻和窗子像面包夾火腿;但那是面包那是火腿卻弄不明白。
又有人說這種房子仿佛滿支在玻璃上,老教人疑心要倒塌似的。可是我只覺得一條條連接不斷的橫線都有大氣力,足以支撐這座大屋子而有余,而且一眼看下去,痛快極了。
3海牙和平宮左近,也有不少新式房子,以鋪面為多,與工廠又不同。顏色要鮮明些,裝飾風也要重些,大致是清秀玲瓏的調子。
最精致的要數那一座“大廈”,是分租給人家住的。是不規則的幾何形。
約莫居中是高聳的通明的樓梯間,界劃著黑鋼的小方格子。一邊是長條子,像伸著的一只胳膊;一邊是方方的。
每層樓都有欄干,長的那邊用藍色,方的那邊用白色,襯著淡黃的窗子。人家說荷蘭的新房子就像一只輪船,真不錯。
這些欄干正是輪船上的玩意兒。那梯子間就是煙囪了。
大廈前還有一個狹長的池子,淺淺的,盡頭處一座雕像。池旁種了些花草,散放著一兩張椅子。
屋子后面沒有欄干,可是水泥墻上簡單的幾何形的界劃,看了也非常爽目。那一帶地方很寬闊,又清靜,過午時大廈滿在太陽光里,左近一些碧綠的樹掩映著,教人舍不得走。
亞姆斯特丹(Amsdterdam)的新式房子更多。皇宮附近的電報局,樣子打得巧斜對面那家電氣公司卻一味地簡樸;兩兩相形起來,倒有點意思。
別的似乎都趕不上這兩所好看。但“新開區”還有整大片的新式建筑,沒有得去看,不知如何。
4荷蘭人又有名地會畫畫。十七世紀的時候,荷蘭脫離了西班牙的羈絆,漸漸地興盛,小康的人家多起來了。
他們衣食既足,自然想著些風雅的玩意兒。那些大幅的神話畫宗教畫,本來專供裝飾宮殿小教堂之用。
他們是新國,用不著這些。他們只要小幅頭畫著本地風光的。
人像也好,風俗也好,景物也好,只要“荷蘭的”就行。在這些畫里,他們親親切切地看見自己。
要求既多,供給當然跟著。那時畫是上市的,和皮鞋與蔬菜一樣,價錢也差不多。
就中風俗畫(Genre picdture)最流行。直到現在,一提起荷蘭畫家,人總容易想起這種畫。
這種畫的取材是極平凡的日常生活;而且限于室內,采的光往往是灰暗的。這種材料的生命在親切有味或滑稽可喜。
一個賣野味的鋪子可以成功一幅畫,一頓飯也可能成功一幅畫。有些滑稽太過,便近乎低級趣味。
譬如海牙毛利丘司(Mauritshuis)畫院所藏的莫蘭那(Molenaer)畫的《五覺圖》。《嗅覺》一幅,畫一婦人捧著小孩,他正在拉矢。
《觸覺》一幅更奇,畫一婦人坐著,一男人探手入她的衣底;婦人便舉起一只鞋,要向他的頭上打下去。這畫院里的名畫卻真多。
陀(Dou)的《年輕的管家婦》,瑣瑣屑屑地畫出來,沒有一些地方不熨貼。鮑特(Potter)的《牛》工極了,身上一個蠅子都沒有放過,但是活極了,那牛簡直要從墻上緩緩地走下來;布局也單純得好。
衛米爾(Vermeer)畫他本鄉代夫脫(Delft)的風景一幅,充分表現那靜肅的味道。他是小風景畫家,以善分光影和精于布局著名。
風景畫取材雜,要安排得停當是不容易的。荷蘭畫像,哈司(Hals)是大師。
但他的好東西都在他故鄉哈來姆(Haorlem),別處見不著。亞姆斯特丹的力克士博物院(Ryks Museum)中有他一幅《俳優》,是一個彈著琵琶的人,神氣頗足。
這些都是十七世紀的畫家。
四、描寫荷蘭的詩句
1一個在歐洲沒住過夏天的中國人,在初夏的時候,上北國的荷蘭去,他簡直覺得是新秋的樣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車走著,像沒人理會一般.天盡頭處偶爾看見一架半架風車,動也不動的,像向天揸開的鐵手.在瑞士走,有時也是這樣一勁兒的靜;可是這兒的肅靜,瑞士卻沒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狹的,彎曲的,這兒是一片廣原,氣象自然不同.火車漸漸走近城市,一溜房子看見了.紅的黃的顏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顯得鮮明照眼.那尖屋頂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兩邊近底處各折了一折,便多出兩個角來;機伶里透著老實,像個小胖子,又像個小老頭兒。
2荷蘭人有名地會蓋房子.近代談建筑,數一數二是荷蘭人.快到羅特丹(Rotterdam)的時候,有一家工廠,房屋是新樣子.房子分兩截,近處一截是一道內曲線,兩大排玻璃窗子反射著強弱不同的光.接連著的一截是比較平正些的八層樓,窗子也是橫排的.“樓梯間”滿用玻璃,外面既好看,上樓又明亮好走,比舊式陰森森的樓梯間,只在墻上開著小窗戶的自然好多了.整排不斷的橫窗戶也是現代建筑的特色;靠著鋼骨水泥,才能這樣辦.這家工廠的橫窗戶有兩個式樣,窗寬墻窄是一式,墻寬窗窄又是一式.有人說這種墻和窗子像面包夾火腿;但那是面包那是火腿卻弄不明白.又有人說這種房子仿佛滿支在玻璃上,老教人疑心要倒塌似的.可是我只覺得一條條連接不斷的橫線都有大氣力,足以支撐這座大屋子而有余,而且一眼看下去,痛快極了。3海牙和平宮左近,也有不少新式房子,以鋪面為多,與工廠又不同.顏色要鮮明些,裝飾風也要重些,大致是清秀玲瓏的調子.最精致的要數那一座“大廈”,是分租給人家住的.是不規則的幾何形.約莫居中是高聳的通明的樓梯間,界劃著黑鋼的小方格子.一邊是長條子,像伸著的一只胳膊;一邊是方方的.每層樓都有欄干,長的那邊用藍色,方的那邊用白色,襯著淡黃的窗子.人家說荷蘭的新房子就像一只輪船,真不錯.這些欄干正是輪船上的玩意兒.那梯子間就是煙囪了.大廈前還有一個狹長的池子,淺淺的,盡頭處一座雕像.池旁種了些花草,散放著一兩張椅子.屋子后面沒有欄干,可是水泥墻上簡單的幾何形的界劃,看了也非常爽目.那一帶地方很寬闊,又清靜,過午時大廈滿在太陽光里,左近一些碧綠的樹掩映著,教人舍不得走.亞姆斯特丹(Amsdterdam)的新式房子更多.皇宮附近的電報局,樣子打得巧斜對面那家電氣公司卻一味地簡樸;兩兩相形起來,倒有點意思.別的似乎都趕不上這兩所好看.但“新開區”還有整大片的新式建筑,沒有得去看,不知如何.。
五、求描寫荷蘭的一段話,80字左右,重賞
荷蘭王國,是位于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國家,國土總面積為41864平方公里,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該國以海堤、風車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荷蘭被喻為“風車之國”、“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滅頂之災”.他們長期與海搏斗,圍海造田.早在13世紀就筑堤壩攔海水,再用風動水車抽干圍堰內的水.幾百年來荷蘭修筑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鐫刻在荷蘭國徽上的“堅持不懈”字樣,恰如其分地刻畫了荷蘭人民的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