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示相思的古詩意象或詩句有哪些
東山崔嵬不可登,絕頂高天明月生,? 紅顏又惹相思苦,此心獨憶是卿卿 (倉央嘉措)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唐·張若虛) 相思嶺上相思淚,不到三聲合斷腸(唐·常建)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唐·張籍)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唐·李商隱)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宋·晏殊) 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宋·蘇軾)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宋·李之儀)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清·納蘭性德)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
-席慕蓉《印記》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六首其六》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橫塘路》 這是寫作業嗎??其實我覺得詞更有意境(個人意見~)。
二、紅豆在詩歌中充當著什么樣的意象
紅豆 ,產于兩廣一帶,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紅色。古人常用來象征愛情或相思。.相思紅豆是我國的獨特的文化產品。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于樹下。淚水流干后,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所以紅豆在詩歌中充當相思的意象
三、表示相思的古詩意象或詩句有哪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中秋登樓望月 (宋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倪莊中秋(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四、《紅豆》詩歌
紅豆似的相思啊! 一粒粒的 墜進生命底磁壇里了…… 聽他跳激底音聲, 這般凄楚! 這般清切! 《紅豆》是聞一多著名的愛情組詩,均系詩人獻給遠在大洋對岸的新婚妻子高孝貞(真)的作品。
有這樣一個傳說,說詩人與新婚妻子分別時立下誓約,遠涉重洋赴美后,每到一個地方,就給她寫一封信。聞一多一路情書不絕,但信卻被聞一多的父親“截獲”了。
長輩深恐女兒情長會嚴重影響他的學業,于是將信件一一沒收。聞一多經常不見回音,覺得忍無可忍,就在信中大發雷霆:“你死啦!不給我回信!”這時,高真才實情相告。
至此,聞一多的相思之情便更加熾烈了。1923年寒假,家信告知,他與高真的第一個孩子就要出世了,聞一多得訊后,感慨萬端,“情思不變,連干五晝夜作《紅豆》五十首,現經刪削,并舊作一首,共存四十二首為《紅豆之什》”。
(聞一多1923年11月26日《給梁實秋》)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紅豆》組詩。這四十二首愛情詩,雖是在五晝夜內連續作成,彼此有一定的聯系,但終究還是屬于各自獨立的篇章,為了方便闡釋,又避免啰嗦重復,我們在這里采用趁篇點評的方式,希望能用言簡意賅的文字為廣大讀者的閱讀提供一點線索。
《紅豆》之一似整首組詩的“導言”。其中心意象是“紅豆”。
紅豆樹本是一種喬木,產生于亞熱帶,其實赤如珊瑚,民間又稱之為相思豆。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里,它常常被作為男女相思的象征。
如王維著名五絕《相思》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其實,相思的是什么呢?是人心而已,就這樣,“紅豆”與“人心”暗暗地產生了聯系。在這首詩里,聞一多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樣一種隱隱約約的聯系。
紅豆一粒粒“墜進生命底磁壇里”,那“跳激底音聲”就是“靜夜思”之時聽見的心跳,“這般凄楚”、“這般清切”,亦就是思念之清苦、之焦燥,因為借用了“紅豆”的意象,詩顯得含蓄而美麗。 二 相思著了火, 有淚雨灑著, 還燒得好一點; 最難禁的, 是突如其來, 趕不及哭的干相思。
要理解這一首詩,需知道聞一多的結婚經歷。1922年寒假,就在他即將出國前夕,奉父母之命趕回浠水與姨表妹高孝貞完婚。
在此之前,兩人僅見過一面,他們之間的感情完全是婚后逐漸培養起來的,但就在新婚的5個月后,聞一多就登上了開往美國的客輪。可以想象,此時當正是兩人的感情熾熱之時,這也就如詩中所說:“是突如其來,/趕不及哭的干相思。”
聞一多別出心裁地將“相思”也分了干與濕,而以“干”來概括自己的因倉促的離別而帶來的心緒煩亂。 三 意識在時間底路上旅行: 每逢插起一桿紅旗之處, 那便是── 相思設下的關卡, 擋住行人, 勒索路捐的。
詩人沿著時間的軌道向過去追溯。紅色是交通中止的訊號,所以凡插著紅旗的地方,詩人的記憶都不得不停下來仔細揣摩、品味。
關卡多,說明在聞一多的愛情故事中,令人難忘的部分甚多。而在聞一多本人的詩歌意象系統中,金錢財物通常都象征著男女之間的感情份量。
(參見《貢臣》、《詩債》等詩)這也就是本詩所謂的“勒索路捐”。 四 裊裊的篆煙啊! 是古麗的文章, 淡寫相思底詩句。
聞一多不只一次地通過“裊裊的篆煙”來表達心中的愛情。《香篆》一詩曾說:“心愛的人兒啊!/這樣清幽的香/只堪供祝神圣的你。”
以香篆抒情,大概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①對愛人的崇拜。②表現個人感情圣潔無瑕。
③表現愛情本身的柔韌和綿長。 五 比方有一屑月光, 偷來匍匐在你枕上, 刺著你的倦眼, 撩得你鎮夜不睡, 你討厭他不? 那么這樣便是相思了! 相思并不都那么美麗動人,有一些時候,它倒表現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愁苦之情,或者也可以這樣說,相思中的情人是美麗的、溫柔的、迷人的,但這永遠只是空想的,相思本身卻是令人厭倦的、折磨人的,這或許就是“相思”的二重性吧。
六 相思是不作聲的蚊子, 偷偷地咬了一口, 陡然痛了一下, 以后便是一陣底奇癢。 這是寫相思之情如何產生的。
“不作聲”、“偷偷”都說明了它的偶發性、突兀性、“奇癢”則表示它對人的糾纏、折磨,而且顯然是由內而外的,難以抵擋、難以消除,把美好的感情與丑陋的蚊子聯系在一起,化丑為美,顯示了詩人詠嘆“愛情”的一貫風格:幽默、風趣,并借此有所超脫。 七 我的心是個沒設防的空城, 半夜里忽被相思襲擊了, 我的心旌 只是一片倒降; 我只盼望── 他恣情屠燒一回就去了; 誰知他竟永遠占據著, 建設起宮墻來了呢? 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相思”與“心”的關系,相思如一支入侵的軍隊,把“我”的心打得落花流水之后便成了定居的殖民者。
與前一首的“蚊子”之喻比較,有它的特色。“蚊子”突出“相思”的細密和微妙,可能屬于那種纖弱而幽長的“相思”之情,而入侵的軍隊則銳不可擋,勢如破竹,屬于那種熱血激蕩的“相思”之潮。
八 有兩樣東西, 我總想撇開, 卻又總舍不得: 我的生命, 同為了愛人兒的相思。 詩人把“相思”同自己的生命相提并論,當然是突出了這種情感在他內心深處的珍貴;而生命又是人與身俱來的,當生命結束之時,人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