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語司打頭的成語.有幾個】
有七個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司空見慣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司馬稱好 五代李瀚《蒙求》詩:“司馬稱好.”徐子光集注:“(后漢司馬徽)口不談人之短.與人語,莫問好惡,皆言好.有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聞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 司馬昭之心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司農仰屋 主管錢糧的官員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形容國庫空虛,財政拮據.司馬牛之嘆 〖解釋〗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二、急求分別以“司”、“際”、“限”、“國”開頭的七律詩句,多多益
司
先 四絕
【答湯悅】李建勛
司空猶不作,那敢作司徒。幸有山翁號,如何不見呼。
再 七絕
【送張侍郎(張賈,時自兵侍為華州)】韓愈
司徒東鎮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
律詩來啦
【臺城曉朝曲】溫庭筠
司馬門前火千炬,闌干星斗天將曙。朱網龕鬖丞相車,曉隨疊鼓朝天去。博山鏡樹香茸,裊裊浮航金畫龍。大江斂勢避辰極,兩闕深嚴煙翠濃。
【使東川·慚問囚】元稹
司馬子微壇上頭,與君深結白云儔。尚平村落擬連買,王屋山泉為別游。各待陸渾求一尉,共資三徑便同休。那知今日蜀門路,帶月夜行緣問囚。
【送陜府王建司馬】賈島
司馬雖然聽曉鐘,尚猶高枕恣疏慵。請詩僧過三門水,賣藥人歸五老峰。移舫綠陰深處息,登樓涼夜此時逢。杜陵惆悵臨相餞,未寢月前多屐蹤。
【上盧使君二首】貫休
司馬遷文亞圣人,三頭九陌碾香塵。盡傳棣萼麟兼鳳,終作昌朝甫與申。樓聳嬌歌疏雨過,風含和氣滿城春。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見高宗夢里人。
際
這個難找啊
【春夜宴任六昆季宅】錢起
際晚綠煙起,入門芳樹深。不才叨下客,喜宴齒諸簪。夜月仍攜妓,清風更在林。彩毫揮露色,銀燭動花陰。自接通家好,應知待士心。向隅逢故識,茲夕愿披襟。
國
【雜曲歌辭·涼州詞】耿湋
國使翩翩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雜曲歌辭·太和第一】
國門卿相舊山莊,圣主移來宴綠芳。簾外輾為車馬路,花間踏出舞人場。
【雜曲歌辭·太和第二】
國鳥尚含天樂轉,寒風猶帶御衣香。為報碧潭明月夜,會須留賞待君王。
【東阿王】李商隱
國事分明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比干墓】汪遵
國亂時危道不行,忠賢諫死勝謀生。一沉冤骨千年后,壟水雖平恨未平。
【有感】司空圖
國事皆須救未然,漢家高閣漫凌煙。功臣盡遣詞人贊,不省滄洲畫魯連。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韋譙公挽歌二首】張說
國騁雙騏驥,庭儀兩鳳凰。將星連相位,玉樹伴金鄉。歌舞侯家艷,軒裘戚里光。安知杜陵下,碑版已相望。
【餞許州宋司馬赴任】盧藏用
國為休征選,輿因仲舉題。山川襄野隔,朋酒灞亭暌。零雨征軒騖,秋風別驥嘶。驪歌一曲罷,愁望正凄凄。
對不起啊,找不到七律
限
真抱歉,實在找不到
希望這些對您有小小的幫助
然后我再去找找
三、司字開頭的成語
司空見慣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馬稱好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司馬牛之嘆 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司馬昭之心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農仰屋 主管錢糧的官員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形容國庫空虛,財政拮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