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可和帶指的古詩詞
1、可彈指超出-----宋 王安石 《雨霖鈴·孜孜矻矻》2、笑指滄浪可濯纓-----宋 王諶 《漁父詞/漁父》3、指黃河、清年可擬-----宋 無名氏 《驀山溪·菊花新過》4、橘洲傍可指-----唐 劉禹錫 《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5、指顧可盡縛-----宋 陸游 《病起遇晴有作》6、煙樹略可指-----宋 陸游 《自興元赴官成都》7、才可衛十指-----宋 黃庭堅 《次韻孔四著作北行滹沱》8、屈軼無佞人可指-----南北朝 庾信 《周五聲調曲 征調曲 二》9、歸日指可僂-----宋 白玉蟾 《懷仙樓歌奉呈鶴林尊友》10、官廩尚可指-----宋 蔡襄 《期秦伯鎮不至》11、壯者或可指-----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12、未可詳目指-----宋 陳文蔚 《廬山雜詠·天池》13、**日可指-----宋 陳藻 《東林春晚作》14、可但經生識指歸-----宋 陳造 《次韻章守移學》15、回望故山真可指-----宋 陳造 《馬息山》16、還家可指日-----宋 陳造 《雁汊東守風四首》17、獨指綠珠可當意-----宋 鄧林 《綠珠詞》18、豈可易指撝-----宋 方回 《為陸元德題擅謙齋》19、南山指日可徘徊-----宋 胡寅 《將歸南岳黎才翁命蕭復來相迎且以二詩見貺因》20、歷歷猶可指-----宋 黃干 《游鼓山登大頂峰》。
二、關于指字開頭的詩句
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 《幸武功慶善宮》李世民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杜甫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麾楚漢如旋蓬。《相和歌辭?梁甫吟》李白
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榮華非此日,指輦競何辭。《相和歌辭?班婕妤》嚴識玄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雜曲歌辭?少年行三首》杜甫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張九齡
指程賦所戀,遇虞不遑歇。《夜發三泉即事》蘇颋
指如十挺墨,耳似兩張匙。《句》蘇颋
三、帶有虛指數字的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情理.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么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四、有含字的詩句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初日照楊柳,玉樓含翠陰。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葳蕤華結情,婉轉風含思。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
五、帶比喻的詩句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憶江南》)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六、帶注釋的5首古詩,帶注釋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唐)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 (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找花欣賞。
(2)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3)蹊(xī):小路。
(4)嬌:可愛的。 (5)恰恰: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
(6)留連:同“流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該詩句用來形容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
“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作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7)江畔:江邊。 點評: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
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
從這里,人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
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
“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艷。
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
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但他也許并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
“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賞花時,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是特意為自己歌唱。
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
杜甫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秾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注釋] (1)秋風引:即秋風曲。 (2)蕭蕭:風聲。
(3)孤客:獨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譯文] 秋風從何處吹來?蕭蕭之聲送走雁群。
清晨吹入庭前樹木,羈旅他鄉的我最先敏感地聽聞。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可能作于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
詩的內容,其實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別》詩開頭兩句所說的“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思。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解】 1、烏衣巷:南京,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這是一首懷古詩。
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
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2、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
首句寫粉脂宜面,新妝初成,艷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
寫宮女形象,豐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七、帶比喻句的詩句
【古詩中運用比喻的修辭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6)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7)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憶江南》 白居易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10)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13)落月掛柳看懸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注:本體有“人”與“事”,喻體為“秋鴻”與“春夢”,比喻詞是“似”與“如”.詩中運用比喻,產生了明朗的美感.
(15)茨棘尚未容,蒙翳爭交構 --《種茶》
注:前者以安然居高堂的“白衣仙人”借喻在大雨成災、民不聊生之時不體察民情而一味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朝廷命官們,諷刺入木三分.后者以茶困于茨棘、叢翳來借喻詩人自己為奸佞小人所不容,含意深遠.兩者皆具含蓄美.?
(16)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百步洪二首》(其一)
注:連用兔走、鷹落、駿馬下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與露珠翻荷七個比喻來形容輕舟在急流中飛駛之快.
(17)萬人鼓噪懾吳儂,猶是浮江老阿童.--《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注:以萬人鼓噪與浮江而來的晉王浚的水師,比喻錢塘江潮的雄壯氣勢;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煙樹點眉目 --《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20)西湖雖小亦西子 --《再次韻德麟新開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