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達摩的詩句有哪些
1.坐雪釋迦尊,面壁達摩悟。觀此因緣行果成,兜率天堂住。----《卜算子 妙覺寺僧索》 元 王哲
2.梁武憨癡達摩呆,個中消息豈容猜。----《完溪沙》宋 史浩
3.達摩無心惟穩坐,倪寬已老更耽書。----《暖轎》宋 孔武仲
4.達摩一字無法,惠子五車著書。----《扇子詩》宋 李石
5.梵志翻著襪,摩耶生悉達。----《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釋崇岳
6.天上無彌勒,人間無釋迦。燒香禮拜誰,唵摩尼達哩吽吒。----《偈頌七十六首》宋 釋師范
7.霜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皆云似達摩,只履還天竺。----《書黁公詩后(并敘)》宋 蘇軾
8.達摩從西來,不受梁武襯。----《玉泉長老不受承天襯因作頌》宋 黃庭堅
9.摩拊惸嫠達下情,領州作縣總書生。----《次韻徐贊府蜚英八首》宋 方回
10.舌笑張儀在,心憑達摩安。清和天氣好,應免夾衣寒。----《清知》宋 宋伯仁
11.達摩西來長子孫,不徒無諍且無言。----《贈無諍和尚四首》宋 王邁
12.自聞達摩西來意,五葉敷榮祗一花。從此祖風傳不泯,靈芝到處有奇華。----《一華亭》宋 朱敏功
13.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區區祖衣缽。達摩大鑒無兩身,震旦天竺非異國。----《贈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詩相過》宋 曾豐
14.山僧迎門筆相揖,為語祖師存德跡。屈指于今八百年,已在西來達摩前。----《題靈巖》宋 鮮于侁
15.明月堂前枯梅華,太陽門下雪交加。寶樓閣裹多怪敗,達哩摩尼吽吒。----《頌十玄談·還源》宋 釋印肅
二、關于達摩的詩句
贈蜀僧閭丘師兄(杜甫) 大師銅梁秀,籍籍名家孫。
嗚呼先博士,炳靈精氣奔。惟昔武皇后,臨軒御乾坤。
多士盡儒冠,墨客藹云屯。當時上紫殿,不獨卿相尊。
世傳閭丘筆,峻極逾昆侖。鳳藏丹霄暮,龍去白水渾。
青熒雪嶺東,碑碣舊制存。斯文散都邑,高價越玙璠。
晚看作者意,妙絕與誰論。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
豫章夾日月,歲久空深根。小子思疏闊,豈能達詞門。
窮愁一揮淚,相遇即諸昆。我住錦官城,兄居祇樹園。
地近慰旅愁,往來當丘樊。天涯歇滯雨,粳稻臥不翻。
漂然薄游倦,始與道侶敦。景晏步修廊,而無車馬喧。
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漠漠世界黑,驅車爭奪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寄題江外草堂(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遭亂到蜀江,臥疴遣所便。
誅茅初一畝,廣地方連延。經營上元始,斷手寶應年。
敢謀土木麗,自覺面勢堅。臺亭隨高下,敞豁當清川。
雖有會心侶,數能同釣船。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蛟龍無定窟,黃鵠摩蒼天。古來達士志,寧受外物牽。
顧惟魯鈍姿,豈識悔吝先。偶攜老妻去,慘澹凌風煙。
事跡無固必,幽貞愧雙全。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纏。
霜骨不甚長,永為鄰里憐。
三、關于達摩的詩句
贈蜀僧閭丘師兄(杜甫)
大師銅梁秀,籍籍名家孫。嗚呼先博士,炳靈精氣奔。
惟昔武皇后,臨軒御乾坤。多士盡儒冠,墨客藹云屯。
當時上紫殿,不獨卿相尊。世傳閭丘筆,峻極逾昆侖。
鳳藏丹霄暮,龍去白水渾。青熒雪嶺東,碑碣舊制存。
斯文散都邑,高價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絕與誰論。
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夾日月,歲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闊,豈能達詞門。窮愁一揮淚,相遇即諸昆。
我住錦官城,兄居祇樹園。地近慰旅愁,往來當丘樊。
天涯歇滯雨,粳稻臥不翻。漂然薄游倦,始與道侶敦。
景晏步修廊,而無車馬喧。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驅車爭奪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
寄題江外草堂(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遭亂到蜀江,臥疴遣所便。誅茅初一畝,廣地方連延。
經營上元始,斷手寶應年。敢謀土木麗,自覺面勢堅。
臺亭隨高下,敞豁當清川。雖有會心侶,數能同釣船。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蛟龍無定窟,黃鵠摩蒼天。
古來達士志,寧受外物牽。顧惟魯鈍姿,豈識悔吝先。
偶攜老妻去,慘澹凌風煙。事跡無固必,幽貞愧雙全。
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纏。霜骨不甚長,永為鄰里憐。
四、介紹達摩面壁的故事
五**中峰的上部,離峰頂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然石洞,這個石洞高寬不過3米,長度約有2丈。
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
真是:"此地無盛夏,空山聽鳥鳴。"達摩來到少林寺后,就把這個天然石洞做為他修性坐禪的地方。
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里,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朝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
"洞內靜若無人,萬籟俱寂,入定后,連飛鳥都不知道這里有人,競在達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來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禪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惡念、邪念、雜念,外界的一切,對他沒有干擾,這是形容高僧修禪的高度造詣。
"開定"后,他就站起身來,活動一下四肢,鍛煉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后仍繼續坐禪。那時達摩的生活行經是:"上班坐禪,困倦打拳,饑餓吃飯。
"這樣,入定,開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
后來就成為佛教史上的美談。 達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競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姿態的形象,衣褶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
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天然石洞,稱之為"達摩面壁洞"。
直至今日,遺址猶存。 達摩面壁九年的事跡,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寺僧們將影石開擊下來,放在寺內,瞻禮供養。明萬歷年間,人們在面壁洞外邊,建立了一座雙柱單孔的石碑坊。
前額刻:"默玄處",后額刻:"東來啟跡"。 清道光年間,蕭元吉在少林寺看罷達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隨揮筆寫了一首《面壁石贊》。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 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王孫面壁九年經,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石肖全形。 少林萬古統宗門。
清立《面壁石》詩云: 一石獨亭亭,中藏初祖形。 千年神氣生,何用著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