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續兩句含有水的古代詩句,和作者的出處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隨波滟滟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唐。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漢末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 李白 唐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 李白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唐 李白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戰國趙國 荀子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湖》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詩經》
有用吧?
二、古詩中含有“水”的連續兩句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三、連續兩句含“水”的詩詞
劉商 【哭蕭掄】 何處哭故人,青門水如箭。當時水頭別,從此不相見
韓愈 【青青水中蒲三首】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韓愈 【青青水中蒲三首】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韓偓 【兩處】 樓上澹山橫,樓前溝水清。憐山又憐水,兩處總牽情。
王周 【渡溪】 渡溪溪水急,水濺羅衣濕。日暮猶未歸,盈盈水邊立。
元淳 【句】 聞道茂陵山水好,碧溪流水有桃源。(《寄楊女冠》)
修睦 【懷故園】 故園歸未得,此日意何傷。獨坐水邊草,水流春日長。
王建 【宮詞一百首】 風簾水閣壓芙蓉,四面鉤欄在水中。避熱不歸金殿宿,秋河織女夜妝紅。 劉商 【送王永二首(一作合溪送王永歸東郭)】 君去春山誰共游,鳥啼花落水空流。如今送別臨溪水,他日相思來水頭。
四、古詩中含有“水”的連續兩句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五、連續兩句含“水”的詩詞
劉商 【哭蕭掄】 何處哭故人,青門水如箭。
當時水頭別,從此不相見 韓愈 【青青水中蒲三首】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韓愈 【青青水中蒲三首】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韓偓 【兩處】 樓上澹山橫,樓前溝水清。憐山又憐水,兩處總牽情。
王周 【渡溪】 渡溪溪水急,水濺羅衣濕。日暮猶未歸,盈盈水邊立。
元淳 【句】 聞道茂陵山水好,碧溪流水有桃源。(《寄楊女冠》) 修睦 【懷故園】 故園歸未得,此日意何傷。
獨坐水邊草,水流春日長。 王建 【宮詞一百首】 風簾水閣壓芙蓉,四面鉤欄在水中。
避熱不歸金殿宿,秋河織女夜妝紅。 劉商 【送王永二首(一作合溪送王永歸東郭)】 君去春山誰共游,鳥啼花落水空流。
如今送別臨溪水,他日相思來水頭。
六、寫出古詩詞中連續兩句有關“山”“水”的句子.
詠 山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一):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答案補充 詠 水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