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聆音察理,鑒貌辨色名言警句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這句頌詞是對上面一句的補充,是告訴我們通過觀察辨識對方的容色來判斷其內心的活動。 “聆”是聆聽。聽別人講話時要仔細地分辯、細心的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這就是“聆音”。“察”是審察、考察,“理”是話里面的道理、話里面深一層的含義。“察理”就是仔細地琢磨事物的道理,研究別人話語的言外之意或潛臺詞。有些人說話很含蓄,表達問題的方式也很婉轉,所以別人說的話、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才能準確地了解他人的心事,對事情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在古代社會,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不僅要能聆音,還要會鑒貌,也就是要會“鑒貌辨色”。 “鑒”的本義是銅鏡,后引申為觀察、鑒別等意思。“貌”是一個人的容貌和外表,包括了言談舉止、動作表情。“辨”有分析、判別、明察的意思。“色”指顏色、臉上的神氣等。“鑒貌辨色”是說,通過觀察人的容貌及其言談舉止,來辨別他的內心活動。因為“有諸內,必行諸外”,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人外在的言談舉止,往往是其內在及性格的最直接體現,即使有意掩飾,也可從外貌的蛛絲馬跡中發覺其內心的思想
二、聆音察理始能明的釋義是什么
小兒之病,既觀其色,又當細聽其 聲。
蓋笑、呼、歌、悲、呻五聲,內應心、肝、脾、肺、腎五臟也。五聲不和,則知五臟有病 之情矣。
如心屬火病,則聲急喜笑;肺屬金病, 則聲悲音濁;肝屬木病,則聲狂叫多呼;脾屬土 病,則聲顫輕如歌;腎屬水病,則其聲長細如呻 吟。 有聲有淚聲長曰哭,有聲無淚聲短曰啼。
如 啼而不哭,則氣不伸暢,主腹痛;哭而不啼,則 氣急心煩,將成驚也。a茲煎不安者,乃心經內 熱,故煩躁不寧也。
嗄聲,音啞也。聲重,聲濁 也。
此為外感風寒也。有余之證其氣實,故聲雄 大而壯厲;不足之證其氣虛,故聲怯弱而輕短。
多言與身熱皆陽也,陽主腑,故曰陽腑證也;懶 語與身涼皆陰也,陰主臟,故曰陰臟證也。狂言 焦躁者,邪熱盛也;神昏譫語者,熱乘于心,故 曰病熱兇也。
鴨聲,聲在喉中而啞,氣將絕也; 直聲,聲無回轉而急,氣將散也,二者俱為不治 之證。醫者果能以此察之,則知表里臟腑,寒熱 虛實,諸病之情態無所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