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山水畫的詩句
1、《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 紀昀
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
譯文:
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參差不齊的樹影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頭。
2、《題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了。
3、《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譯文: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
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4、《望洞庭》
唐代: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唐代: 李白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
洪波洶涌山崢嶸,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譯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圖。舉燭前觀,但見滄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崢嶸,四周洪波洶涌,神山光華匹照,猶如丹丘,遙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二、形容水墨畫的詩詞
《題水墨畫水仙木犀》
翠袖擎金盞,香風動寶車。
幾間莫輕覷,故故薄云遮。
《題水墨畫水仙木犀》
昔年風露鄉,裙破郁金黃。
別來參祖意,壞色染衣裳。
1、樓臺仿佛水墨畫(宋·許月卿·《寄顧次岳五首》)2、水墨畫松清睡眼(唐·鄭谷·《所知從事近藩偶有懷寄》)3、全身水墨畫購(宋·白珽·《竹陰》)4、乃好水墨畫(宋·文同·《雋老水墨》)5、三邊水墨畫遙山(宋·王炎·《題岳陽守張仲駿浮光亭》)6、俯看水墨畫湖山(宋·王炎·《同李魯二郎中游三茅觀》)7、壁間水墨畫(宋·陳師道·《沈道院有水墨壁畫奇筆也惜其窮年無賞之者賈》)8、慘淡水墨畫(宋·范成大·《虎牙灘》)9、晚云幾處水墨畫(宋·文同·《東山亭》)10、誰為水墨畫(明·邵寶·《冬夜觀樹影》)11、天教水墨畫羅漢(唐·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一作禪月大師歌)》)12、人如水墨畫中立(宋·江表祖·《題資福院平綠軒》)
三、形容山水畫的詩句
1、《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 紀昀 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 譯文: 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樣濃厚,又好似薄煙輕淡,參差不齊的樹影映在江面上。
夕陽斜下,不禁推開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頭。 2、《題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了。 3、《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譯文: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
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4、《望洞庭》 唐代: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唐代: 李白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
洪波洶涌山崢嶸,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譯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圖。
舉燭前觀,但見滄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崢嶸,四周洪波洶涌,神山光華匹照,猶如丹丘,遙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四、關于水墨畫的詩句有哪些
1、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2、墨梅
元代: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墨梅
宋代:張嵲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譯文
在山邊的幽谷里和水邊的村莊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讓過客魂斷不舍。一直遺憾的是東風沒有情趣,越發地吹拂著煙霧似的朦朧細雨使黃昏更加暗淡。
4、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代:納蘭性德
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被風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螀。
譯文
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風上畫出的水墨畫。能否請求高高的梧桐樹和燒殘的燈燭細做掂量,不要在此時再添人的愁緒池塘里,荷葉已經被秋風吹殘,那今夜誰來代替荷葉為鴛鴦們遮風擋雨呢?你將上路遠行,從此旅途勞頓,夢醒之時,唯有悲切的寒蟬聲相伴。
5、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圖題詩
清代: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譯文
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五、關于國畫的詩歌
清 釋敬安題《寒江釣雪圖》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明 錢宰題《長江霽雪圖》昔年壯游下江漢,霽雪千峰排兩岸。
今年看畫憶舊游,萬里江山如昔玩。岷峨岡脊來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東馳衡山走千里,匡廬五老下與十城北固緊相連。冰巒雪壑互起伏,照見日華破初旭。
神光混茫元氣浮,奮如巨鰲簸坤軸。爛如秋空云,浩如滄海濤。
又如瑤臺銀闕天上頭,皎皎白月空秋毫。回光下照中流水,風吹河漢銀云起。
中流空闊不勝寒,一洗丹碧秋漫漫。山川歷歷真偉觀,來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樓上來倚欄,一日看遍江南山。
六、描述水墨畫的詩句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